關稅衝擊波還在持續,特朗普把矛頭直指另一個大國——俄羅斯。
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在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稱,如果無法在50天内達成協議結束俄烏衝突,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非常嚴厲的、大約100%的關稅」。特朗普稱,他對俄羅斯感到不滿和失望。
一名白宮官員解釋說,特朗普的意思是,如果俄烏50天内達不成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徵收100%的關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亦徵收關稅。有分析指出,對於依賴俄羅斯化石燃料作為能源計劃一部分的國家,比如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等,可能會付出特别沉重的代價。
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先後致信20多個國家領導人,稱將從8月1日起對這些國家徵收新關稅。他還對歐盟發出關稅威脅,現在又把火燒向俄羅斯,可以看到,特朗普誓將貿易保護主義進行到底。
不過,有些人並不買特朗普的賬。近日,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強硬表態:如果美歐貿易談判失敗,歐盟準備對價值720億歐元(約合84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反製關稅。
在近日的佈魯塞爾會議上,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亦表示,歐盟成員國認為美國的關稅威脅「絕對不可接受」。他強調:「我們希望達成一項公平的協議。但如果我們遭遇不公平的關稅,我們就應做好反製準備。」
除歐盟外,其他國家也在做「兩手準備」。當地時間7月14日,巴西成立「談判與經貿對策委員會」,評估美國宣佈對巴西徵收高達50%關稅的後續影響,並討論潛在的應對措施。巴西副總統兼發展、工業與貿易部長阿爾克明表示,如果美國關稅政策生效,那麽巴西將採取反製措施。
有分析人士指出,和其他收到徵稅函的國家不同,巴西去年對美國並非貿易逆差,特朗普祭出關稅大棒,或是利用關稅威脅試圖改變巴西的内政決定,屬於典型的歧視性關稅。
對於關稅的手腕以及帶來的收益,特朗普本人則十分滿意。他曾豪言,關稅正在讓美國繁榮,大量新工廠、新工作崗位和數萬億美元的投資湧入美國。
地時間7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又表示,美國上月通過關稅政策獲得250億美元收入,主要來自汽車、鋁、鋼和木材等商品,並強調「這僅僅是個開始」。特朗普還稱美國關稅收入將在未來一個月内達到「強勁水平」。
對於「懂王」特朗普的沾沾自喜,不少網友嘲諷道,「美國人民真的能看到這筆錢嗎」「支付這些關稅的是美國人民」。
有觀點認為,貿易戰沒有赢家,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看似是為了「美國優先」,最終都將反噬自身。《華爾街日報》曾犀利的指出,貿易戰會擾亂美國企業供應鏈,提高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成本。
美國零售業領袖協會負責國際貿易的副總裁佈萊克·哈登表示,廣泛徵收關稅不具有戰略意義,將阻礙美國經濟增長,最終將對設法參與全球競爭的美國企業造成阻礙,並對美國工人的工資產生負面影響。
科羅拉多州州長賈里德·波利斯表示,關稅是向美國人直接徵收的累退稅,這次增稅將打擊每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