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香港3月18日 - 中國散戶投資者對國內股票缺失已久的風險偏好似乎正在逐漸恢復。這應該是一個可喜的跡象,表明恢復經濟信心的努力終於產生了效果。然而,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最近中國股市的繁榮應該讓當局感到擔憂。
問題在於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缺乏興趣,因為指標滬深300指數.CSI300今年迄今的漲幅還不到2%。上周,官方誓言刺激消費推動滬深300指數小幅反彈,使其年內錄得漲幅,但在計劃細節公布後,這一反彈勢頭便煙消雲散了。
如今資金正在轉戰香港股市,恆生指數.HSI今年以來已上漲超過兩成,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現最好。這主要是受內地交易員的推動:根據香港與中國內地市場互聯互通計劃數據,今年迄今凈買入港股規模達到3,860億港元(497億美元),比2024年第一季勁增190%。
圖:今年迄今滬深300走勢遠落後于恆生指數
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Seek發布其低成本大型語言模型,燃起了中國正在趕超西方的希望,之後這些資金有很大一部分流向阿里巴巴9988.HK、騰訊0700.HK等大型科技股。這種炒作看起來合情合理,尤其是現在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大力支持這一趨勢。但西方科技巨頭尚未通過AI徹底改變自己的業務或獲利,這表明它們的中國競爭對手所能獲得的任何好處也需要時間才能體現出來--而散戶投資者並不那麼有耐心。這對反彈持續性構成打擊。
其次,香港股市反彈的部分原因似乎是投資者希望盡量降低對大陸貨幣的風險敞口。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已將進口中國產品的關稅提高了20個百分點,在完成對等關稅評估後,預計將在4月2日對美國許多主要貿易夥伴徵收更多關稅。
今年迄今為止,中國一直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穩定在7.2元左右,但特朗普一直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徵收60%得關稅,這激起了人們對人民幣不可避免地貶值預期,以緩和對中國出口型經濟的衝擊。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的反彈與其說是信心投票,不如說是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押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