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財華盤點】2024年美股回購,科技巨頭是主力

財華社2025年1月2日 05:21

財華社留意到,在美股市場,不論消費類股例如沃爾瑪(WMT.US),科技巨頭,包括英偉達(NVDA.US)Meta(META.US)蘋果(AAPL.US)等「華爾街七姐妹」,還是不太討好但卻重要的石化能源巨頭如雪佛龍(CVX.US)都熱衷於「卷」回購和派息,以此來提升自身在投資者眼中的吸引力。

根據Wind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美股市場回購金額最高的要數蘋果,回購規模或達到745億美元,見下表。

財華社發現,科技巨頭是美股回購的主力,但是它們的回購動機或各有不同,以下我們舉三個例子。

蘋果:有資金,有底氣

根據蘋果的財報,截至2024年9月28日止的財政年度,該公司斥資152.34億美元用於派息,另外更投入949.49億美元進行股份回購,合起來回饋股東的資金達到1,101.83億美元,相當於其當前市值3.81萬億美元的2.89%。

蘋果執行現金中立的政策,將來自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入在扣減必要的運營投資和資本投資外,全部用來回購。在回購的同時,蘋果也在截至2024年9月28日止的季度派發季度股息每股0.25美元,該公司表示未來還將增加派息。

蘋果為輕資產經營,其主要的制造活動都外包給承包商,例如富士康和台積電(TSM.US),而僅負責高技術含量的設計與開發以及高服務含量的營銷和品牌業務。

從收款環節來看,由於其主要面向終端客戶,現賣收款,其應收款周轉期極短,例如你到蘋果商店購物,付現款或是分期付款(即銀行付款),蘋果商店與你的賬期一般不會超過7天。

但是在面向供應商的付款環節,蘋果可以憑借其龐大的體量和產品需求,提高議價力,例如拉長向供應商的付款期。

較短的應收款周期,可以延長的應付款周轉期,以及相對較短的庫存周期,這意味著蘋果擁有理想的現金周轉期——可在一段合適的時間内免費佔用供應商的貨款賺取收益,也因此擁有非常靈活的經營現金流,這正是其能夠如此松動地投資和進行回購的底氣。

截至2024年9月28日止的財政年度,蘋果來自經營活動的淨現金流入達到1,182.54億美元,另外投資活動產生淨現金流入29.35億美元,因此即使扣減了支付派息和回購、償還部分貸款後,其仍有299.43億美元的現金,足以應付日常經營和資本開支。

Meta:取悅股東

Facebook的母公司Meta於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9個月,回購A類普通股用了301.25億美元,支付股息用了38.02億美元,兩項合起來339.27億美元,大約相當於其市值1.49億美元的2.27%。

到2024年9月30日,Meta的2024年回購協議中仍有512.8億美元的回購額度。此外,該公司從2024年2月開始派息。

Meta未來仍會加大對AI的投入,在2024年第3季業績發佈會上,Meta的CFO將2024年全年資本開支預算從之前的370億-400億美元更新為380億-400億美元,並且指出2025年的資本開支會顯著上升,這或引發了投資者的不滿。

為了取悅對此頗有微言的投資者,不得不多角度考慮投資者的感受,而派息和回購無疑是一大法寶,這應是Meta大手筆回購和派息的主要原因。

英偉達:對前景有信心

萬人迷英偉達今年以來的股價已累計大漲177.71%,按137.01美元計,其預期市盈率達到49.28倍,高於蘋果的34.40倍、微軟(MSFT.US)的33.30倍和谷歌(GOOG.US)的24.19倍,但該公司顯然覺得自己的股價並不貴,依然大手筆進行回購,反映出對前景的信心。

財華社留意到,截至2024年10月27日止9個月,英偉達回購普通股的總額達到258.95億美元,並用了5.89億美元來支付股息,合共回饋股東264.84億美元,相當於其市值3.37萬億美元的0.79%。

英偉達的AI芯片和產品大受歡迎,Blackwell訂單壓根忙不過來,黃仁勳在其季績發佈會上表示,Blackwell的生產正全速前進,第4財季Blackwell的交付量將超過之前的預測,其供應鏈團隊正與供應夥伴密切合作提升Blackwell的產量。

鑒於英偉達目前已佔據AI芯片市場大部分份額,隨著AI的快速發展,其業績應會持續提高,隨著AI芯片量產實現和大規模交付,收入確認有望加快,這正是英偉達在股價大漲之際仍大膽回購的底氣。

審核Esteban Ma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