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最大客戶,約佔該運河運輸量的75%,其次是中國。
最近,巴拿馬運河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發表言論,要求巴拿馬調整運河管理方式,否則應歸還巴拿馬運河給美國。這些言論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巴拿馬運河的經濟意義、歷史和未來的討論。
唐納·川普最近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發帖,對巴拿馬收取的運河使用費「過高」表示憤怒。他稱這些費用「荒謬」,並批評巴拿馬對美國 「宰客」,而美國曾「慷慨解囊」。川普強調,他不會讓運河落入「壞人之手」,暗指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迅速回應,駁斥了川普的說法。穆利諾駁斥了巴拿馬收費虛高的說法,並強調該國對運河擁有主權。他在影片聲明中表示:「巴拿馬運河及其鄰近區域的每一平方公尺都是巴拿馬的一部分,並將繼續如此。 」
這次對話凸顯了圍繞運河所有權、管理及其全球意義的複雜動態。
巴拿馬運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之一,在國際貿易中發揮關鍵作用。它是往返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隻的捷徑,省去了繞行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漫長路線。這條運河橫跨巴拿馬地峽51英里(82公里),為商業船隻提供了一條更快、更安全的路線,可將航程縮短多達7000海裡。
2023財年,近12,600艘船隻通過運河,運輸了超過5 億噸貨物,包括食品、礦物和工業產品等必需品。美國是該運河的最大客戶,約佔該運河運輸量的75%,其次是中國。因此,巴拿馬運河在全球貿易中發揮核心作用,特別是在北美和亞洲之間的貨物運輸。
巴拿馬運河不僅是一項戰略資產,也是經濟引擎。該運河每年處理價值約2,700億美元的貨物,約占美國所有貨櫃運輸量的40%。 2023年,美國透過該運河出口了1.256億噸貨物,主要出口到亞洲。該運河為航運公司節省了大量燃料和運輸成本,據估計,與其他路線相比,每年可節省4.5億至7.5億美元。
在貿易路線方面,巴拿馬運河連接數條重要的國際走廊,包括美國東岸至亞洲(遠東)、美國東岸至南美洲西岸、歐洲至南美洲西岸。這些航線在2023財年的總淨噸位約為510,370 PC/UMS(巴拿馬運河/通用測量系統)噸,顯示出運河在促進各地區國際貿易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透過運河運輸的主要商品中,貨櫃貨物佔了很大一部分,涵蓋了廣泛的製成品和消費品。原油和燃料也佔了運河運輸量的很大一部分,反映了運河對能源部門的重要性。另一種關鍵商品是煤炭,其貨物主要從南美洲運往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市場。
此外,運河是運輸玉米、大豆、大米和燕麥等主要穀物的重要頻道,凸顯了其在農業貿易中的作用。受工業化國家需求的推動,包括鐵礦石、銅和鋁等礦產和金屬的運輸量也很大。最後,各種化學品通過運河,為全球製造業和生產流程提供支援。
雖然巴拿馬運河對美國貿易至關重要,但與另一條重要海上航線蘇伊士運河相比,規模較小。
蘇伊士運河處理全球約12%~15%的貿易,每年有超過19,000艘船隻通過。相較之下,巴拿馬運河約佔全球海上貿易的5%,每年通過約14,000艘船隻。
然而,巴拿馬運河對美國貿易,尤其是與東亞的貿易,仍然不可或缺。
巴拿馬運河的故事既有工程上的輝煌,也有政治上的紛爭。16世紀,西班牙人首次提出了建造一條橫跨美洲的捷徑,但直到20世紀初才成為現實。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領導下,美國將建造運河作為戰略重點,認為這樣的水道對於加強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至關重要。
1903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巴拿馬宣布脫離哥倫比亞獨立,並簽署了一項條約,授予美國對10英里土地的控制權,以建造運河。
運河於1914年完工,但這個過程付出了龐大的人力成本。據估計,有5600名工人(主要來自加勒比海地區)因事故和瘧疾、黃熱病等疾病死亡。儘管有這些損失,巴拿馬運河的建成鞏固了美國作為全球工程和技術超級大國的地位。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運河一直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但美國和巴拿馬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尤其是在巴拿馬工人的待遇和美國對運河區的專屬控制權方面。這些緊張局勢在1964年達到頂峰,當時運河區爆發騷亂,造成28人死亡。
美國和巴拿馬開始談判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在1977年簽署了《托里霍斯-卡特條約》。這些協議概述了逐步將運河歸還巴拿馬的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美巴聯合管理後,巴拿馬於1999年實現了對運河的完全控制。這項過渡並非一帆風順,包括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推翻軍事領導人曼努埃爾·諾列加。但這標誌著美國結束了對運河的直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