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倫敦10月22日 - 除了黃金愛好者之外,幾乎所有人似乎都已經放下了對通脹的擔憂。美聯儲再次放鬆貨幣政策,華爾街股市和債市同步上漲,就連此前受挫的美元也略有回升。美聯儲嚴格的2%通脹目標似乎已成為過去。
儘管如此,金融市場卻在熱議美國經濟即將“過熱”、一場可能持續數年的投資超級周期、以及可能一直延續至2026年甚至更久的供應鏈中斷。
除非人工智能(AI)能夠神奇地消除所有這些潛在的瓶頸,否則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通脹加劇。
家庭和企業在多大程度上會尋求物價上漲補償、採取應對措施,甚至在選舉中表達不滿,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
但有一點是清楚的:美國的通脹狀況與新冠疫情之前相比有很大不同。
在政府停擺導致官方數據中斷的背景下,將於周五發布的9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將為經濟形勢提供難得的明朗信息。
儘管美聯儲的主要官員似乎已經確信,與關稅相關的物價上漲只是一次性的波動,但這項CPI數據可能仍會令人感到不安。
市場普遍預測,9月總體CPI同比漲幅料將在一年多來首次突破3%,標誌著年度通脹率連續第五個月上升。這將使總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均比美聯儲2%的目標高出1個百分點以上,令人質疑2%是否仍是其追求的目標。
圖:美國通脹率與利率
通脹形勢改變
即使你假設關稅對物價的影響是“暫時的”--這本身就與美聯儲對疫情後通脹爆發初期備受批評的看法略有相似之處--物價壓力也會在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的結構性高通脹經濟體中出現。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費爾南多·馬丁(Fernando Martin)上周寫道,對全國通脹趨勢的最新分析表明,美國現在可能處於“持續高於目標的局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無可爭議的,而且很容易觀察到。
從美聯儲正式設定2%的目標到2021年3月的九年間,總體通脹率有90%的時間低於目標,而美聯儲青睞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反映的通脹率僅有四個月高於2%。此後,這兩個指標都一直高於2%。
對於家庭來說,這意味著物價平均比疫情前高出約 20%,這一因素在去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丁將過去 13 年分為三個時期,顯示 2012 年至 2020 年平均通脹率為 1.5%,2021 年至 2022 年平均通脹率為 5.5%,2023 年至 2025 年平均通脹率為 2.7%。
圖:物價上漲水平與三個通脹階段
“可以說,我們現在的處境與疫情時期的情況類似,通脹率適度但持續高於目標。”他寫道。
此外,儘管通脹已從近期高點回落,但物價走勢分布仍然偏向上行。
圖:剔除能源因素的年度化核心PCE通脹率估算分布
通脹預期,無論是基於市場還是調查,也明顯高於疫情前的水平,目前介於2.4%至3.0%之間。許多美聯儲官員仍將其描述為“穩定”,即足夠接近2%,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圖:美國通脹預期高於新冠疫情暴發前水平
事實上,被一些人視為下任美聯儲主席熱門人選的美聯儲理事沃勒(Chris Waller)上周表示,通脹基本處於目標水平,甚至提出現在應該考慮採用通脹目標區間,而非精確目標。
由於美聯儲高層目前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勞動力市場,因此許多政策制定者似乎並不太介意當前通脹率比2%高出不到一個百分點。這與新冠疫情爆發前美聯儲對通脹略低於目標局面的高度擔憂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局面促使其隨後實施多年近零利率並推出一輪又一輪的債券購買計劃。
但消費者和企業的感受可能與美聯儲不同。
在年通脹率穩定在2%的情況下,今天1,000美元的購買力將在10年後降至820美元。在年通脹率穩定在3%的情況下,將降至744美元。
美國能否“消化”這種損失,而不引發家庭要求加薪或企業面臨購買活動下滑?或許可以,但沒人能百分之百確定。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此刻幾乎沒有人關心這一點。
圖: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凈支持率變化情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