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微軟 2026 財年Q1:Azure 借 AI 沖業績,350 億資本支出添壓力 ——OpenAI 協議撐大局

TradingKey
作者Viga Liu
2025年10月31日 02:16

核心要點

憑藉 Azure 及 AI 驅動雲端服務的持續需求,微軟 2026 財年第一季營收與每股盈餘(EPS)均超出預期。然而,這一整體超預期表現卻因創紀錄的資本支出而有所減弱 ——349 億美元的支出遠高於預測值,這一數據立即引發了市場對利潤率及現金流壓力的擔憂。更添不確定性的是,管理層未提供明確的全年利潤指引,導致投資者對資本投資進一步擴大背景下,獲利能力的可持續性產生疑問。

這種利好與利空的拉鋸引發了股價的劇烈波動:由於投資者對資本支出衝擊及盈利前景不明朗做出反應,該股在盤後交易中最初下跌近 4%。隨著財報電話會議推進,管理層向投資者詳細解釋了 AI 業務的未交付訂單情況、Azure 的未來增長勢頭,以及其 AI 工廠資本週期的深層邏輯,該股成功挽回了前期部分跌幅,部分投資者也看到了微軟在該領域領先地位所帶來的長期上行空間。但當市場深入消化支出規模,以及對投資回報週期、競爭格局等更嚴峻問題進行考慮後,股價再次下滑,最終跌幅超過 3%。顯然,投資人對該公司的營運實力印象深刻,但並非所有人都相信 AI 時代的巨額支出能轉化為短期回報,尤其是在公司未提供本年度剩餘時間詳細獲利路線圖的情況下。

microsoft-msft-stock-price-q1-earnings-aftermarket

來源:雅虎財經

財務深度解析:資本支出與雲端業務主導全局

微軟又交出了穩健的第一季業績,總營收達 777 億美元,年增 18%;營運利潤成長 24%,至 380 億美元。利潤率表現依舊亮眼 —— 毛利率穩定在 69% 的高位,營運利潤率維持在 49% 左右,這得益於高價值雲服務與生產力服務佔比的持續提升。

microsoft-msft-income-statement

來源:App Economy Insights

但真正的焦點在於資本支出(Capex):本季度微軟在資本支出上投入了 349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激增 74%,遠超市場預期。管理層明確表示,這並非一次性激增:2026 財年全年資本支出預計將超過 2025 財年,標誌著微軟在資料中心與 AI 基礎設施領域開啟了全速、多年期的擴張計劃。

需求端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商業未完成訂單(Commercial RPO)高達 3,920 億美元,年增 51%,反映出客戶對雲端服務與 AI 業務的長期承諾。2026 財年第一季近半數的資本支出用於 GPU/CPU 資產,以支援雲端業務與 AI 工作負載的加速運作。微軟計劃今年內將 AI 資料中心容量提升 80%,並在兩年內將資料中心規模擴大近一倍,這項大膽舉措表明,其押注 AI 驅動的雲端工作負載才剛起步。

指標

2026 財年第一季

市場共識

同比變化

超預期 / 不如預期

說明

營收

777 億美元

753 億美元

+18%

超預期

Azure 與雲端業務表現強勁,成長動能加快

營運利潤

380 億美元

+24%

利潤率約 49%,受雲端業務佔比提升驅動

每股盈餘(EPS)

3.72 美元

3.66-3.67 美元

+13%

超預期

非公認會計原則每股收益:4.13 美元

Azure 營收年增

+40%

+39%(固定匯率)

37%(固定匯率)

超預期

增速略為放緩

總資本支出

349 億美元

300 億美元

+74%

超預期

支出創紀錄,成為投資人討論焦點

商業未完成訂單(RPO)

3920 億美元

+51%

反映 AI / 雲端業務需求管道強勁

來源:微軟、TradingKey

微軟的業績數據傳遞出一個清晰訊號:其正憑藉著充足的財務實力,在 AI 與雲端基礎設施領域展開堅定且激進的規模擴張。

業務部門細分:Azure 維持韌性、Copilot 持續擴張、消費性業務穩中有進

智慧雲端(Azure 及相關服務):

整個智慧雲部門再一次交出了強勁的季度業績。該部門營收達 309 億美元,年增 28%—— 這一數據再次表明,微軟在雲端基礎設施與企業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短期內不會動搖。 Azure 依舊發揮核心推動作用,其營收年增 40%,以固定匯率計算成長 39%。尽管这一增速基本符合买方机构及市场的预期,但并非足以显著改变市场格局的突破性数据。当前市场讨论的焦点已转向 Azure 未来增速放缓的节奏,投資人正評估 Azure 能以當前速度成長多久。 AI 需求,加上備受關注的 OpenAI 合作協議,推動未交付訂單持續成長,也為雲端業務的長期前景注入了信心。

microsoft-msft-segment-intelligent-cloud來源:微軟

生產力與商業流程:

該業務部門發展穩健且覆蓋廣泛 —— 微軟 365 商業版營收成長 17%,消費版成長 26%,Dynamics成長 18%,領英成長 10%。 Copilot 終於交出了實打實的數據:其全系列智慧助理的月活躍用戶超 1.5 億,《財星》500 大企業中已有 90% 啟用 Microsoft 365 Copilot,且 GitHub Copilot 用戶數突破 2,600 萬。Copilot 的應用場景已明確,包括資訊處理、企業辦公室及程式碼編寫,但依托產品本身實現的突破性成長仍在推進中,部分功能的表現也難免不及宣傳。

microsoft-msft-segment-productivity-business-processes

來源:微軟

更多個人計算:

該部門營收增至 138 億美元,年增 4%,成長動力來自 Windows OEM / 設備業務的小幅成長(+6%)、Xbox 業務的小幅改善,以及搜尋與廣告營收實現的穩健兩位數成長。但需明確的是:無論從營收貢獻或業務關注度來看,該部門都遠不及智慧雲端與生產力業務部門。目前業務的核心成長動力仍集中在雲端業務領域。

Microsoft-msft-segment-more-personal-computing

來源:微軟

策略要點與關鍵揭露:OpenAI 合作協議

本季度,微軟與 OpenAI 的合作關係迎來重大進展 —— 這份協議不僅延長了 Azure 的獨家合作關係,也鎖定了全新層面的雲端服務承諾與智慧財產權(IP)權益,其影響可能將持續多年。微軟與 OpenAI 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更新文件,將 Azure 的服務及智慧財產權獨家權益延長至至少通用人工智慧(AGI)實現之時或 2030 年(部分權益延長至 2032 年),同時新增一份價值 2500 億美元的 Azure 雲端服務合同,該合約暫未反映在當前披露的財務數據中。外界關注的焦點多集中在獨家權益與營收上,但一如既往,協議細節才是關鍵。

微軟 - OpenAI 新合作協議的核心條款:

・Azure 對前沿模型及 API 產品的獨家權益將至少持續至通用人工智慧(AGI)正式宣布並通過獨立驗證之時,部分知識產權權益的獨家期將延長至 2030-2032 年。

・微軟對產品 / 模型知識產權的權益將在 AGI 實現後延續兩年,覆蓋 AGI 正式達成里程碑後推出的新模型與新產品。

・OpenAI 承諾新增一份價值 2500 億美元的 Azure 服務合同,為雲端服務消費建立大規模多年期需求管道(目前尚未體現在現有數據中)。

・微軟放棄先前作為 OpenAI 獨家運算服務供應商的優先購買權,認可生態系統向更開放方向轉變,但仍保留對核心模型及 API 服務的獨家權益。

・微軟維持在 OpenAI 約 27% 的股權,並保留核心的營收 / 智慧財產權相關經濟權益。

・OpenAI 取得一定彈性,可針對其他雲端服務供應商開發特定非 API 產品,並進行第三方合作 —— 此調整幅度不大,但已透過協議正式確定。

・與第三方合作開發的 API 產品仍將獨家落腳 Azure;非 API 產品則可跨雲端部署。

・微軟現可獨立推動 AGI 研發,既可單獨開展,也可與其他合作夥伴聯合進行。

・OpenAI 可透過任意雲端平台向美國政府 / 國家安全客戶提供 API 存取權限,拓寬服務覆蓋範圍。

・OpenAI 可發布符合特定能力標準的開源權重模型。

・研究知識產權權益的界定存在細微門檻 —— 在 AGI 驗證通過或 2030 年之前,微軟對機密研究成果擁有深度權益,但不涉及消費級硬體相關權益。

對微軟而言,這份協議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微軟仍持有 OpenAI 股權,保留雲端服務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絕大部分經濟權益,而允許 OpenAI 與其他方合作的調整,本質是將早已實際開展的合作正式寫入協議,同時並未削弱 Azure 的主導地位。真正的優勢在於協議涉及的巨額承諾規模,以及對頂級模型知識產權的穩定獲取權,這在雲端服務競爭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鞏固了 Azure 的市場地位。透過此次協議更新,即便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微軟仍鎖定了未來多年作為 AI 基礎設施核心支柱的領先優勢。

指引與展望

微軟預測,2026 財年資本支出的成長將超過 2025 財年,與先前釋放的成長放緩訊號相比,是一項重大調整。這項預測不僅反映微軟對雲端 / AI 需求持續性的堅定信心,也意味著自由現金流將同時受制於業務執行與 AI 技術的採用率。

Azure 未來的成長取決於以下因素:

・企業對 AI 模型及工作負載的持續採用,

・OpenAI 技術的持續整合及其專屬權益的維持,

・未完成訂單(RPO)與待交付訂單的有效變現,

・資料中心擴張的推進,以及 GPU 與關鍵硬體的供應鏈管理成效。

風險與市場情緒

執行風險、競爭強度(來自亞馬遜 / 谷歌),以及 AI 硬體週期的不確定性,仍是當前市場關注的核心。大規模投資既帶來機遇,也伴隨著風險, 若成長不及預期或成本曲線發生變化,利潤率可能面臨收縮壓力。資本支出的增加意味著,一旦雲端需求出現疲軟,公司的調整彈性就會降低。此外,儘管與 OpenAI 的合約提供了長期營收保障,但其最終經濟效益仍取決於使用模式與產業趨勢。

結論

微軟 2026 財年第一季的表現清晰展現出,該公司正全力投入 AI 轉型,透過擴大基礎設施支出與強化策略聯盟,鞏固其在最關鍵成長領域的領先地位。 Azure 的成長動能依然強勁,最新更新的 OpenAI 合作協議鎖定了大規模且穩定的雲端需求,而管理層的堅定信心在每項資本支出數據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估值角度來看,無論是相較於歷史水準或同行,微軟的估值仍處於高位:其股價的遠期本益比約 33 倍,与亚马逊(约 34 倍)基本持平,但显著高于谷歌(约 27 倍)。这是典型的市场领导者溢价—— 投资者押注微软能在云与 AI 领域持续跑赢同行,但这也意味着,若增长放缓或利润率承压,公司几乎没有容错空间。当前市场愿意容忍创纪录的资本支出,但管理层需将这些投资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回报与利润率提升。其持有的 OpenAI 1350 亿美元股权是强化竞争壁垒的战略资产,但倘若 AI 增长势头停滞,这一资产也无法保障股价稳定。

在目前估值水準下,市場對微軟的預期極高。投資者為其 AI 領域的主導地位與 Azure 的領先優勢支付了溢價,但隨著競爭風險與執行壓力加劇,微軟必須在所有業務領域兌現承諾。該股的安全邊際有限 —— 成長或獲利能力的任何下滑,都可能迅速扭轉市場對其的看法。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目前仍由微軟牢牢掌控,但對其業務執行能力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審核Jane Zhang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