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三的美國時段,澳元走強,攀升至0.6100中間區域,因為美元在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反彈中繼續回落。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突然暫停大部分關稅90天後,該貨幣對急劇反彈,推動股市上漲,並幫助風險敏感貨幣走強。
美聯儲3月份會議紀要在此期間發布,顯示政策制定者因持續的通脹壓力和疲軟的增長前景而面臨"困難的權衡"。從技術角度來看,儘管週三的反彈,澳元/美元仍偏向下行,因為動量指標和移動平均線繼續偏向賣方。
澳元/美元飆升至日內區間的上半部分,但仍低於主要技術障礙,整體趨勢仍偏向下行。儘管價格走勢向上,但技術指標顯示出混合的信號。
移動平均收斂/發散(MACD)繼續顯示紅色柱,儘管今天反彈,但仍強化了看跌趨勢。相對強弱指數(RSI)徘徊在50以下,反映出平穩但略微負面的基調。有趣的是,商品通道指數(CCI)顯示買入信號,而隨機振盪器處於中性區域,突顯出缺乏強烈的信心。
移動平均線明顯看跌。20日、100日和20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均向下傾斜,提供阻力。10日指數移動平均線和1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在0.6130–0.6170區域——也暗示了多頭的阻力。
一般來說,貿易戰是由於一方的極端保護主義而引發的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衝突。這意味著貿易壁壘的建立,例如關稅,這會導致反制措施、進口成本上升,從而提高生活成本。
美國(US)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衝突始於2018年初,當時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聲稱其不公平的商業行為和知識產權盜竊。中國隨即採取報復行動,對多種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例如汽車和大豆。 緊張局勢升級,直到兩國在2020年1月簽署了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該協議要求對中國的經濟和貿易體系進行結構性改革和其他變更,並假裝恢復兩國之間的穩定和信任。 新冠病毒大流行使衝突的焦點轉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接替特朗普就任的總統喬·拜登保持了關稅不變,甚至增加了一些額外的徵稅。
唐納德·特朗普作為第47任美國總統重返白宮,引發了兩國之間的新一波緊張局勢。在2024年選舉競選期間,特朗普承諾一旦重返職位,將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他於2025年1月20日實現了這一承諾。 美中貿易戰將在之前的基礎上重新開始,報復性政策將影響全球經濟格局,全球供應鏈的中斷導致支出減少,特別是投資,並直接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的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