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美國川普政府對印度征收50%的高額關稅令美印數十年來的親密關係降低至“至暗時刻”。面對突如其來的關稅壓力,印度此番沒有選擇低頭妥協,而是狠下心倒逼國內進行深刻性改革,劍指惡化印度營商環境的稅收製度和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
8月27日週三,因不滿印度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美國政府宣佈在原有關稅基礎上對印度再加征25%額外關稅並在週三生效,使得美國對印度關稅稅率達到50%,印度成為美國征稅最高的亞洲國家。
4月以來,美印進行了五輪經貿談判,但最終失敗結果仍使得兩國政府最終“分道揚鑣”。面臨50%關稅的印度商品將包括服裝、珠寶、鞋類、家具和化學品等,威脅印度數千家小型出口商和大量就業機會。
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Indian Export Organisations)指出,新關稅將擾亂印度最大出口市場的出口,約55%的出口產品面臨30%-35%的價格劣勢(相較於越南、孟加拉國和中國等競爭對手)。
面對這一壓力,莫迪政府“意外”宣佈大規模內部改革行動。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近日宣佈削減消費稅,這比印度官員預期的稅改方案發佈時間提前了數月。
為刺激國內消費支出,新的稅改方案將稅收類別從4個削減至2個,分別從原先12%和28%的征稅標準下調至5%和18%。
去年印度的私人消費支出佔印度經濟的63%,為亞洲主要經濟體最高,但過去幾個季度家庭消費一直在放緩,原因包括越來越多印度人正在“去槓桿”、城市地區失業率有所上升和美印貿易緊張局勢等。
印度政府也採取了一些刺激措施,如削減直接稅和間接稅、在預算中提供所得稅補助等,但分析師認為,印度政府需要采取更進一步的財政行動才能刺激消費支出和為增長提供空間。
澳新銀行表示,在這種環境下,常規政策工具很難發揮良好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採取稍微嚴厲的改革。
除了突擊商品和服務稅改革,莫迪在8月15日的獨立日演講中談到了“下一代改革”,包括降低公司合規成本和廢除冗雜法律的政策變革。
長久以來,印度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包括層層許可、重疊的法規和緩慢的審批流程嚴重阻礙國際企業或投資人在印度開展商業活動。
野村分析師表示,從放寬外國投資人的規則到放寬勞動力和土地限製,這些印度政府目前需要做的一些改革的目標是“改變人們對印度投資的看法”。無論美國正在發生什麼,只要印度發出改革的信號、降低經商成本,印度依然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野村表示,很明顯,美國的關稅正是這些變化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