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香港/倫敦3月6日 - 一些船運公司正在謹慎地將業務遷出香港,並將船隻從香港船舶註冊處註銷。還有一些公司則在制定應急計劃。
六位航運公司高管表示,這些低調舉動的背後,是擔心他們的船隻可能被中國當局征用,或在中美衝突中遭到美國制裁。
這些人士對路透表示,中國政府強調香港在服務中國安全利益方面的作用,而 美國對中國商業船隊在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如台灣問題)中的重要性的審查日益嚴格,這些都引起了整個行業的不安。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個月提議對中國航運公司和其他運營中國製造船隻的公司徵收高額港口費,以對抗中國在造船和海運物流領域的 "有針對性的主導地位"。
一個多世紀以來,香港一直是船東以及支持他們的經紀人、金融家、承銷商和律師的中心。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香港的海運和港口業占其GDP的 4.2%。
海事數據集團 Veson Nautical 旗下子公司 VesselsValue 的數據顯示,香港的船旗懸掛量在全球排名第八。
路透對包括航運業高管、保險公司和熟悉香港情況的律師在內的20多人進行了採訪,發現他們越來越擔心,在中美軍事衝突中,商業海運業務可能會受到他們無法控制的力量的牽制。
許多人提到如下幾個因素:中國加強對國家安全目標的關注;貿易摩擦;以及對北京負責的香港領導人在緊急情況下奪取航運控制權的廣泛權力。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我們不希望中國來敲我們的門,要我們的船,而美國卻在另一邊針對我們。”
香港政府在回答路透的提問時表示,鑒於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的變化,航運公司對業務進行評估是很自然的,註冊船舶數量在短期內出現波動也是正常的。
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將 "繼續發揮其作為著名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並概述了一系列針對船東的激勵措施,包括利得稅減免和綠色補貼。
該發言人說,無論是有關船舶註冊的法律還是緊急狀態條款,都沒有授權香港領導人征用船隻為中國商船隊服務。
當被問及業界人士對中美衝突期間如何運用殖民時代的緊急權力的擔憂時,該發言人拒絕詳述。這些條款允許香港領導人制定 "任何規定",包括控制船隻和財產。
中國國防部和商務部沒有回答有關商船隊在北京作戰計劃中的作用、懸掛香港區旗的船隻可能參與其中以及商業船東的擔憂等問題。
美國財政部和五角大樓拒絕就潛在制裁、航運業高管的擔憂以及香港註冊船隻在中國商船隊中的作用發表評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