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孟買3月6日 - 特朗普再次採取行動削減從中國的進口。就像在第一個任期一樣,這位美國總統希望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脫鉤,並在關鍵戰略領域實現自給自足。這次不同的是,他要打擊中國繞道第三國出口產品的做法。美國這屆政府的眼光很深遠,預示著全球供應鏈將出現更大的動盪。
這位房地產大亨的第二個任期才剛到第七周,就已經兩次提高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進口關稅,在原有關稅稅率的基礎上累計增加了20個百分點,而且現在預計這些關稅還將繼續上升。
特朗普還通過瞄準所謂的"中國加一"貿易的後門受益者來攻擊中國。在他於2018年實施關稅行動之後,企業按照該戰略加速將業務遷出中國。這項已實施了十年、用於解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問題的戰略,演變成了降低中美關係惡化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的一種方式。
這種最初的供應鏈重新布局只解決了兩個大國之間的直接雙邊貿易風險。生產總體上仍與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高度關聯。根據美國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2017 年至 2024 年,中國在美國進口中所占的份額下降8 個百分點至 13.4%。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同期中國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份額從12.7%上升至14.2%。
圖:美國從越南和墨西哥的進口不斷增長
一些中國製造的商品只是通過第三國運往美國,途中的附加值往往很低。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從2017年到2024年,美國從越南的進口額增長了兩倍,達到1,370億美元,而墨西哥的進口額增長了近三分之二,達到5,060億美元。根據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分析,墨西哥專門從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而越南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則在電信、家具和鞋類等領域激增。
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發布了《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備忘錄》,要求對工業供應鏈進行關稅調整,以解決規避關稅的問題。
圖:越南國內增加值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下降
美國也在依靠盟友出手。例如,墨西哥目前正在權衡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對中國鋼鐵發起了傾銷調查,以進一步討好華盛頓。特朗普的財政部長貝森特說,加拿大也應該對中國徵收關稅,以免來自中國的大量商品衝擊北美。
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Gary Ng說:"過去,很多限制措施都是針對'Made in China',而現在越來越多地針對'Made by China'。"
特朗普的最終政策意圖仍不明確,但現在 "中國加一"貿易可能有多種演變方式。美國正在尋求吸引一些製造業回流,重點可能是鋼鐵、鋁、製藥、汽車等戰略行業,以及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野村(Nomura)亞太地區(除日本)首席經濟學家Sonal Varma說,就低端製造業而言,美國沒有必要參與競爭,特朗普可能傾向於從那些受中國影響較小的盟友那里進口商品。
在這種情況下,越南將蒙受損失,因為越南是中國貿易和投資的主要接受國,這些投資專注于在東南亞建立製造基地。這將讓三星電子 005930.KS 和NikeNKE.N 等在越南擁有大量業務的公司感到頭疼。
圖:越南在中國新建製造業FDI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Varma表示,相比之下,印度則有機會從中獲益。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總理莫迪上個月訪美期間,兩國同意在 2025 年秋季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目標是到2030年使雙邊貿易總額增加到5,000 億美元。
雖然新德里仍嚴重依賴中國的零部件,但來自美國的投資在印度吸引的投資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根據印度工業促進和國內貿易部的數據,美國投資占2000年以來流入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10%。只有避稅天堂毛里求斯和新加坡的份額更高。
即便如此,除了在蘋果AAPL.O供應商方面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功之外,印度迄今為止在吸引遷移的中國生產業務方面進展有限。周三,特朗普在國會發表講話時指責了印度的高關稅。
Varma警告說,歸根結底,中國的製造業實力使其很難被拒之門外。"這就像打地鼠策略,每當政策制定者試圖堵住一個漏洞,企業就會找到另一條繞過關稅的途徑。"
圖:印度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的海外投資
其結果可能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供應鏈更清晰地隔離開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中國零部件的使用。匯豐銀行環球研究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複製現有供應鏈的效率和規模經濟具有挑戰性,因此這可能會發生在產品層面而非國家層面。在這種情況下,越南可能會繼續大量生產商品,但根據零部件的來源,它們會被送往不同的市場。
總的來說,華盛頓對北京的敵意很深,很難想象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會達成大妥協,緩解美國對中國出口和投資的攻擊。更重要的是,第三國和企業不太可能指望任何此類安排能夠維持下去。這表明,無論這位難以預測的美國總統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里做什麼,重置"中國加一"貿易都將更加艱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