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你有沒有選對適合你的投資策略?你了解你是什麼風險偏好類型的投資人嗎?
其實在投資中找準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已經投資目標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接下來將帶你了解什麼是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了解他們的特質再來選擇!
價值投資的定義是什麼?
思考一個問題,在股票市場裡有些公司明明很能賺錢,但股價卻一直不溫不火?
這就需要提到背後藏著的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
那麼什麼是價值投資呢?
是基於對公司內在價值深入分析,尋找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真實經濟價值的股票的投資策略,由本傑明・格雷厄姆創立。
儘管短期內股票價格會受到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大幅波動。
但其核心在於:長期來看,價格一定會回歸價值!
這跟淘古董一樣,假如你正在逛古董店,發現一件青花瓷花瓶只標了普通陶器的價格,像發現寶藏一樣立刻把它拿下——價值投資就是讓你發現這類被市場低估的“寶藏公司”。
(來源:Freepik)
價值投資的核心特徵有哪些?
估值指標
如何評估出公司的內在價值?
先來看幾個估值指標,這些估值指標在上篇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本益比(PE)是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一個。
一般來說,低本益比意味著股票價格相對較低,公司的獲利能力相對較強,投資價值較高。
另一個重要指標是市淨率(PB),低市淨率通常表示公司的資產品質較好,股價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
此外,股息率也是價值投資者關注的重點,高股息率意味著公司能夠為股東提供穩定的現金回報,是公司獲利能力和財務狀況良好的體現。
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之一。巴菲特曾說過:“安全邊際是投資成功的基石。”
簡單來說,安全邊際就是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價之間的差額。
例如你開車時需留足車距,安全邊際就是投資裡的「車距」。
買股票要像買打折商品,原價100元的東西,你得等它跌到70元再買。這30元的差價就是“安全邊際”,能幫你扛住兩種風險:
價值變動風險:假設你70元買了估值100元的公司,後來發現它實際只值80元,你仍有10元盈利;
市場波動風險:就算公司價值沒變,市場情緒差時股價可能跌到60元,但只要你拿得住,等市場回溫仍能賺錢。
投資期間
價值投資通常是一種長期投資策略。
價值投資就像種樹,你得給樹苗時間長大。
為什麼要長期持有?舉個巴菲特買富國銀行股票的例子:
1990年美國儲貸危機,富國銀行股價暴跌,PE跌到6倍。巴菲特研究後發現:銀行的房貸業務核心沒問題,但短期恐慌導致低估。
於是他買進後持有30多年,期間經歷了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但始終沒賣。結果呢?當初的1美元投資,現在變成了4美元。
長期投資不僅能讓投資人避免短期市場波動所帶來的干擾,也能充分利用複利的力量,達到資產穩健的增值。
(來源:Freepik)
價值投資什麼時候最吃香?
當別人恐慌時,你的“撿漏”機會來了
你有沒有過打折季囤貨的經驗?價值投資就像在市場甩賣時掃貨——當大盤市盈率超過25倍、經濟新聞全是壞消息(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2020年疫情暴跌),反而是你翻找低估股票的最佳時機。
邏輯很簡單,市場高估時,好公司的股價可能被炒到天上,熊市或經濟衰退時,恐慌情緒會把優質公司的股價砸到地板上。
抗跌優勢在哪?
例如某消費龍頭PE只有10倍,就算市場再跌20%,它的股息率也能撐住股價;而高估值成長股可能跌50%以上。
2022年美股熊市時,價值股指數只跌了15%,成長股指數卻跌了30%。
什麼是成長投資?
這是另一個思考問題,為什麼有些公司現在不怎麼賺錢,股價卻漲得比老牌企業還猛?
這就是成長投資的魅力——它不看公司“現在什麼樣子”,而看“未來能長成什麼樣子”。
投資人致力於尋找那些在未來有望實現高速成長的公司,即便這些公司在當下可能尚未展現出強大的獲利能力,但只要具備獨特的技術、創新的商業模式或廣闊的市場前景,就有可能成為他們眼中的潛力股。
(來源:Freepik)
成長投資的核心特徵有哪些?
成長指標
和價值投資一樣,成長投資也有可以參考的指標。
收入成長率和獲利成長率是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成長潛力的關鍵指標。
收入成長率反映了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張速度,較高的收入成長率意味著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獲利成長率則更為關鍵,它反映了公司在增加收入的同時,有效地控製成本,實現利潤的快速成長。
一家公司如果能夠在收入成長的同時,保持獲利成長率高於收入成長率,顯示其營運效率不斷提高,獲利能力不斷增強。
除了這兩個主要指標外,毛利率也是重要的參考。
如果一家公司毛利率持續下滑,即使營收成長再快,也要小心成本失控。
業界選擇
成長投資往往傾向於新興產業和處於技術變革前沿的領域。
這些產業如人工智慧、新能源、生醫等,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熱門賽道有三個特徵:
技術顛覆期、政策紅利期、需求爆發期。
例如2015年的AI產業,Google推出AlphaGo時,誰能想到現在AI晶片公司英偉達市值超兆?技術突破會創造“從0到1”的機會
風險收益特徵
成長投資具有典型的高風險高報酬特徵。
由於成長型公司的未來成長主要基於預期,因此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一方面,公司可能因為技術突破、市場需求爆發等因素,而達到超預期的成長,為投資人帶來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回報。
例如,2010年買騰訊的人,10年賺50倍,因為微信顛覆了社交,遊戲和廣告成了印鈔機。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的發展不如預期,如技術研發失敗、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市佔率下降、政策法規變動等,股價可能會大幅下跌。
因此,成長投資需要投資者俱備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未來趨勢的準確判斷能力。
成長投資什麼時候最適合?
當風口來臨時,千萬別錯過,俗話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成長投資就是找「風口」—當這些訊號出現時,可以果斷入場:
經濟回溫+新興產業爆發,2023年AI算力需求爆發,英偉達股價一年翻倍。
政策股利期:中國「碳中和」政策推出後,光伏裝置量年增30%,隆基綠能3年漲5倍。
風險偏好:你是投資界的「膽小鬼」還是「冒險家」?
為什麼同樣是跌10%,有人嚇得睡不著,有人卻覺得是撿漏機會?這就是風險偏好的差異。
(來源:Freepik)
五種風險人格,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 保守型(本金是「命根子」)
就像把錢鎖進保險箱的人,你最在乎“不虧錢”,不願買任何帶“風險”字樣的產品。
- 穩健型
你能接受小幅波動,但絕對不能傷筋動骨。
- 平衡型(既要安全又想賺錢)
你像走鋼索的高手,追求風險與利益的平衡。股票和債券各買一半。
- 進取型
你相信“風險換收益”,能接受帳戶短期虧損20%。
- 激進型
願意為高收益冒巨大風險。
例如用10%資金投某AI概念股,賭它3年翻10倍。
如何來判斷自己是哪一種人?可以提問自己:
1. 如果帳戶突然虧了20%,你會?
保守型:立刻賣掉停損,再也不碰股票;
激進型:分析後覺得邏輯沒變,反而加倉;
2. 你的收入穩定性如何?
穩定高薪→更敢冒險;
freelancer或創業→較傾向保守;
3. 晚上失眠會不會因為投資?
是→遠離高風險產品;否→可以嘗試積極投資。
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