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豐田汽車公司(紐交所:TM)公佈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6財年第一季財報。 2025年8月7日收盤後,股價下跌約1.36%,市場情緒複雜。儘管混合動力車款銷售強勁及日圓走弱提升獲利能力帶來樂觀,但潛在美國關稅和生產成本上升的憂慮抑制了股價漲幅。豐田目前本益比約7倍,遠低於業界平均的15倍(根據CompaniesMarketcap.com數據),顯示市場存在低估。
來源:TradingKey
營收成長得益於車輛銷售年增7%,尤其是混動汽車,以及較弱的日圓(145日圓兌1美元)。營運利潤未達預期,主要受電動車和人工智慧投資導致的人工及材料成本上升影響。
指標 | 2026財年Q1 | 2025財年Q1 | 超預期/不及 | 同比變化 |
總營收 | ¥12.25兆 | ¥11.84兆 | 超預期 | +3.5% |
每股盈餘(EPS) | ¥64.56 | ¥98.99 | 不如預期 | -35% |
營業利潤 | ¥1.166兆 | ¥1.308兆 | 不如預期 | -10.9% |
營業利益率 | 9.5% | 11.1% | — | -1.6個百分點 |
車輛銷售(輛) | 241.1萬 | 225.2萬 | 超預期 | +7.1% |
資料來源: 豐田, TradingKey
汽車業務:2026財年第一季汽車銷量年增7.1%,主要由混動汽車推動,其占全球銷量的47.6%,較去年同期的46%提升。日本和北美地區強勁需求抵銷了亞洲部分地區(包括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所帶來的銷售壓力。
金融服務:受租賃需求強勁推動,營收持續成長,但利率上升對利潤率帶來一定壓力。
北美:銷量約79萬輛,較去年成長12.7%,混動汽車佔接近50%。然而半導體短缺及人工成本上升使得營運利潤承壓,混動汽車產能限制了銷量進一步擴張。
日本與中國:日本銷量成長14.2%,約48.5萬輛,熱銷混動車型包括卡羅拉和RAV4。相較之下,中國銷量略降約3.5%,至約42萬輛,受競爭加劇和市場挑戰影響。政府激勵措施及本地化混動和電動車生產繼續支持兩地市場。
歐洲:銷量小幅成長3%,接近28萬輛,混動汽車佔比約52%。受到更嚴格的排放法規及來自比亞迪等廠商的競爭,利潤率承壓。
混動汽車銷售與較弱日圓推動營收成長,但北美供應鏈問題和電動車投資成本上升壓縮了獲利能力。
2026財年指引:豐田重申全年目標為銷售980萬輛,淨收入48.5兆日圓,營業利潤3.2兆日圓,淨利2.66兆日元,基於145日圓兌美元匯率。因關稅風險及成本壓力,管理階層下調了5%的營業利益指引。
董事長佐藤浩司強調固態電池研發進度(目標2027年上市)及北卡羅萊納電池工廠(預估2026年投產),強調透過在地化生產因應可能對日系進口徵收15%關稅。
財務長山本正弘指出,透過降低激勵等成本控制措施,緩解了人工成本上升的壓力。較弱日圓預計年度利潤增加約2,000億日圓,但半導體短缺和通膨仍是隱憂。
豐田2026財年第一季業績展現了混動的實力與匯率助力,實現營收超預期。然而,關稅風險、產能瓶頸及成本上升使前景蒙上陰影。擴大電動車產能,特別是透過北卡羅來納工廠和固態電池技術進步,對長期成長至關重要。日本和中國市場的強勁混動車需求提供了穩定基礎,但北美恢復和關稅緩解是關鍵。風險因素包括美國政策調整、中國電動車競爭加劇及持續的成本壓力。投資者應關注電動車進度更新及成本效率,這將影響豐田的全球領導地位。關稅減免或加速電動車發布等積極進展將帶來上行潛力,反之延期或成本超支則可能壓縮利潤空間。
TradingKey - 豐田汽車公司(紐交所:TM)將於2025年8月7日(星期四)美國股市開市前發布2026財年第一季業績。業績電話會議將於日本標準時間上午8:00(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8月6日晚上7:00)舉行,由執行長佐藤浩司和財務長山本正弘主持。
來源:豐田汽車、MarketBeat、富途、TradingKey
混合動力與電動車策略表現:豐田的多路徑策略強調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車(BEV)的協同發展,推動了其成長。混合動力車現在在豐田全球銷售中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並被北美、日本、中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的強勁需求所支撐。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包括:福岡電池工廠的延期更新、北卡羅來納州工廠的進展(該工廠的目標是到2025年年產30萬台電池),以及固態電池技術的進展,該技術有望實現更長的續航里程和更快的充電速度。
全球經濟與關稅風險的影響:潛在的美國關稅,包括對日本進口車徵收15%的提議關稅,威脅到豐田在北美的銷售。管理層透過本地化生產或價格調整緩解關稅影響的計劃至關重要。日圓走弱可能提振獲利能力,但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放緩仍可能構成風險。關於這些風險的評論將塑造投資者情緒。
區域表現與市佔率:各地區銷售表現不一,日本和中國混合動力車需求強勁,電動化車輛佔銷售近一半。在北美,2025年第二季電動化車輛佔豐田銷量的約48%。然而,豐田滿足這項需求的能力取決於過去晶片短缺後的生產恢復情況。由於生產恢復因地區而異且半導體供應仍然緊張,這些因素將影響豐田全球銷售勢頭的持續性。
成本控制與營運效率:豐田面臨勞動成本上升的問題,並在2025財年在人工智慧、軟體和電動車基礎設施方面投資了約1.7兆日圓。展望未來,在持續的投資和通膨壓力下,公司如何透過高效的生產來管理成本並維持較低的銷售激勵將是保護利潤率的關鍵。
長期成長展望:豐田預計2026財年汽車銷售量為980萬輛,高於2025財年的936.2萬輛。成長取決於電動車生產的擴大,包括上海雷克薩斯電動車工廠(2027年開始投產)和下一代電池的發展。關於電動車與混合動力投資的資本分配指導,以及對內燃機禁令或美國《通膨削減法案》變化等監管轉變的回應,也將對未來成長至關重要。
豐田2026財年第一季的業績將反映其在全球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利用混合動力汽車優勢並推進電動車策略的能力。強勁的混合動力汽車需求和日圓貶值為其提供了支撐,但潛在的美國關稅、成本上升以及亞洲市場的競爭也構成風險。投資者應關注固態電池的進展、關稅減免以及區域業績表現。電動車產量加速成長或成本效率提升等積極進展,或將鞏固豐田作為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的地位。然而,電動車計畫的延遲或投資成本的增加可能會對短期獲利能力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