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輝達業績成長太快,股價多少才算合理?華爾街分析師們很頭痛!

TradingKey
作者Tony Chou
2024年6月24日 08:01

TradingKey - 輝達(NVDA.US)業績成長太快,華爾街分析師們難以準確作出財測,就連股價多少才算合理也難以判斷。


輝達是標普500指數中股價最貴的股票,其股價約為該公司未來12個月預計銷售額的23倍。


但在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時代,無人能確定輝達的實際收入,就連華爾街分析師和輝達高層都不能,那麼對於輝達的估值,投資人該如何評估?


近一年多來,人工智慧熱潮引發了對輝達晶片需求的激增,華爾街分析師對輝達的財務預測常常出現偏差,因為連輝達的領導層也難以預測公司未來三個月將產生多少收益。


輝達自2024年4月底財季銷售額開始激增,其平均收入較公司預測中位數高出13%,是過去十年平均值的兩倍多。根據彭博數據,輝達去年8月業績,銷售額高於預期23%,成為公司自2013年來最大的超額收入。


銷售額成長難以預估


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Brian Colello認為,為輝達建模之所以十分困難,部分原因在於當需求旺盛時,輝達的供應是最不確定的變數。上個月,Brian Colello將輝達的目標價從91美元上調至105美元,目前,股價約為127美元。


Colello表示,如果輝達增加供應的能力穩定提升,他估計輝達下一個季度的銷售額將增加至40億美元。


無獨有偶,上週五,Melius分析師Ben Reitzes今年第五次上調輝達的目標價,從125美元上調至160美元,這意味著該股將比週五的收盤價上漲26%。


當然,也有很多交易員僅僅因為成長勢頭買入輝達。今年以來,輝達已上漲156%,並於上週二超越微軟公司,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為3.34兆美元)。根據美國銀行數據分析,截至6月19日,該漲勢推動科技基金上週獲得創紀錄的87億美元資金。不過,輝達股價隨後下跌6.7%,市值蒸發逾2,000億美元。


對於傾向於關注折現現金流模型的投資人來說,估值和實際結果之間的差距成了他們最頭痛的問題。


在過去五個季度中,分析師對輝達的銷售額的預測與實際結果平均偏差12%。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這一偏差位居第三,這些公司過去五個季度的平均季度收入至少達到50億美元,且至少有20名分析師對其進行追蹤。


股價多少才算合理?


輝達的業務持續蓬勃發展,大客戶微軟承諾在未來幾季在電腦硬體上投入更多資金。但投資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這檔獲利和銷售成長遠超其他大股的股票,什麼價格才算合理?


根據目前的估計,輝達本季的利潤預計將達到147億美元,銷售額將達到284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成長137%和111%。同時,微軟的銷售額預計將成長15%,而蘋果的銷售額預計將成長3%左右。


雖然輝達的估值倍數很高,但考慮到其成長速度,這些估值看起來更為合理,尤其是考慮到估值一直較低。


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認為,輝達超出華爾街成長預期的程度將很快開始減弱。這可能會導致股價難以合理化的風險。也就是說,投資人持續付出很高代價,但公司的業績卻一直呈現下跌趨勢。

審核TradingKey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