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華盛頓7月25日 - 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太可能兌現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 100% 關稅的威脅,因為這將加劇具有政治破壞性的通脹壓力,且他對委內瑞拉石油買家發出的類似威脅收效甚微,尤其是在中國。
特朗普本月表示,他將對購買俄羅斯出口產品的國家徵收 100% 的二級關稅,除非莫斯科同意在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一項重大和平協議,這一期限將於9月初到期。
這一威脅與美國3月份宣布的一項聲明類似,聲明稱將對受到制裁的委內瑞拉石油的買家徵收關稅。此後,儘管委內瑞拉石油出口大幅增長,但美國並未徵收此類關稅。
咨詢公司 Rapidan Energy Group 的地緣政治風險服務主管Fernando Ferreira表示:“我們發現,二級關稅對於政府來說可能是一種過於生硬的手段。”
“如果你願意採取這一核選項,每天從市場上減少 450 多萬桶石油,並且你願意切斷與其他國家的商業聯繫,理由是這些國家進口俄羅斯石油,那麼你將面臨油價大幅飆升和全球經濟崩潰的風險。”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研究員Clay Seigle表示,如果對接收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全面實施 100% 的關稅,則有可能削減全球供應並推高油價。
Seigle表示,分析師和貿易商對特朗普是否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深表懷疑,原因有二。“首先,他對高油價非常敏感,希望避免這種結果。”其次,特朗普更傾向於達成雙邊協議,而不是遵守任何會束縛他在談判中的手腳的嚴格公式。
Seigle表示:“一些美國的貿易夥伴國可能會像石油貿易商一樣,認為這是政治作秀。”
7月16日,即發出關稅威脅兩天后,特朗普表示,每桶64美元的油價是一個良好的水平,他的政府正試圖將油價再降低一點,而低油價是“通脹得到控制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政府3月份對委內瑞拉石油買家發出的25%關稅威脅執行不力,以及迄今未能對俄羅斯實施有效的能源制裁,是市場參與者持懷疑態度的另外兩個原因。
中國是委內瑞拉最大的石油客戶,自2019年美國對委內瑞拉石油出口實施制裁以來,中國一直在適應美國的制裁。據油輪追蹤公司的數據,過去一年,中國購買了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委內瑞拉石油,這些石油被偽裝成巴西石油。委內瑞拉6月份出口激增,原因是美國和歐洲買家的流失被運往中國的石油所抵消。
印度煉油商是俄羅斯原油的主要買家,三位消息人士稱,印度煉油商不相信特朗普會兌現威脅,而且也沒有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計劃。
今年上半年,印度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增加了約 1% ,據消息人士提供的數據,煉油商信實工業 RELI.NS和 Nayara Energy ESRO.M3幾乎占了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總量的一半。
律師事務所Hughes Hubbard & Reed的合夥人、前財政部制裁調查員Jeremy Paner表示,自 1 月 20 日以來,財政部已將大約 19 名俄羅斯國民列入反恐、網絡和朝鮮制裁計劃,這些行動大多與烏克蘭戰爭無關。他表示:“鑒於美國政府顯然不願通過貿易制裁針對俄羅斯,我認為俄羅斯的石油關稅威脅並不是特別有效。”
儘管美國參議院兩黨強烈支持一項將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500%關稅的法案,但國會也不太可能採取行動。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正在等待特朗普的批準,並且沒有跡象表明他們打算在8月休會前討論該法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