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吾财讯 | 华泰证券表示,今年年初至今南向流入破万亿港币,是港股资金面的核心增量来源。展望明年,该机构认为南向及外资流入结构更加均衡。该机构测算2026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或在7500-9800亿港币,相较今年规模下降约20%-40%。细分来看,当前主动偏股型公募港股配置比例为28%,已经处于该机构此前测算的港股合理投资比例26%附近,继续增配空间有限。剩余空间主要来自保险、被动资金、新发产品和个人投资者等,其流入呈趋势向上的均值回归特点。外资方面,EPFR、13F口径下外资2025年均已经转为净流入,但并非港股资金面主力,在明年中国基本面预期企稳、人民币汇率升值两条主线催化下仍有增配空间,该机构测算其总体流入规模与今年接近。
风格选择是当前市场的核心分歧。年初至今港股主要指数上涨超30%,全球金融条件宽松为重估创造环境,AI、医药、消费等创新性突破以供给创造需求,提振市场中长期盈利预期并压降风险溢价。在估值提升和万亿资金南下的驱动下,行业表现呈现出较为极致的成长风格。
展望来看,2026年上半年尤其是年报季前,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仍有升温可能,叠加财报真空期和春季躁动的资金面催化,成长有高斜率空间。后续全球经济共振复苏,流动性宽松交易或让位给基本面修复,需适时增配周期风格。此外该机构建议左侧布局“真价值”,结合低估值大市值、盈利能力突出、周期触底改善和攻守兼备四个维度。
除了传统的多头配置策略,一些更加灵活的资金可以运用市场交易机制或金融衍生工具在波动中寻找相对确定性。一是可以通过一级市场布局港股投资,今年港股打新收益显著提升,首日平均涨幅约39%,基石占比高的大市值公司具有更加稳定的上市后收益;二是利用港股通调整机制提前布局,南向资金成交占比上升后,港股通调整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被进一步放大,2025年9月港股通潜在纳入个股考察截止日至公告日跑赢恒生指数的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9.2%/17.3%,远超历史平均水平(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