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分拆上市热潮涌动,港股市场成热门地

财华社2024年12月12日 01:27

随着近年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着手部署分拆子公司上市事宜。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意愿持续高涨,A股公司及港股公司竞相分拆。分拆上市目的地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仅涵盖“A拆H”、“H拆A”,还有部分公司选择赴美股等海外市场上市。

分拆潮持续,港股成热门地

根据财华社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港股市场有近10家上市企业披露筹划和推进分拆的公告。

从分拆母公司来看,不仅有顺丰控股(06936.HK)这类物流行业巨头,也有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四环医药(00460.HK)。从分拆子公司的行业来看,与往年的地产建筑、物业管理企业相比,近来分拆的子公司业务范围较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四环医药正分拆轩竹生物寻求港交所上市外,其于港股上市公司分拆的子公司上市目的地涉及境内外多个交易所,包括深交所、纳斯达克交易所、新三板等。

在政策支持下,A股上市公司近来更热衷于进行“A拆H”运作。9月至今,南山铝业(600219.SH)、歌尔股份(002241.SZ)和诺力股份(603611.SH)纷纷披露了分拆公告,均计划将旗下子公司“打包”至港交所上市。

此外,京东集团(09618.HK)近年来持续扩大资本版图,今年9月底其子公司京东工业也再次在港交所递表,其另一家子公司京东产发则暂缓了赴港上市计划。有网友表示,“京东系的京东健康(06618.HK)和京东物流(02618.HK)上市后迎财富‘盛宴’,京东想让京东工业再吃一场财富‘盛宴’。”

整体来看,港股市场成为两地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热门地。财华社认为,这或许是港股市场的监管环境较为宽松,对于一些寻求灵活资本运作和高效决策的公司来说是一个优势;同时,在香港上市还能显著提升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资者,为公司赢得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

“A拆A”受阻

谈及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目的,多家公司的理由大同小异,表示主要是为了扩大业务布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及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公司整体市值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分拆上市最吸引之处无疑是可以释放相关业务的潜在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母公司可以通过继续控制分拆业务分享上市带来的商业效益,进一步推动母公司的股价。

去年,分拆业务在A股上市成为一股热潮,但今年以来这种热潮明显降温,原因在于很多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吃到了“闭门羹”。

根据Wind数据统计,近来包括天合光能(688599.SH)、中联重科(01157.HK)(000157.SZ)和万润股份(002643.SZ)等在内的A股上市公司纷纷宣布终止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

对于“A拆A”终止原因,这些公司普遍将分拆终止的原因归结为“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其中,中联重科称,鉴于目前市场环境较本次分拆上市事项筹划之初发生较大变化,为了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经与相关各方充分考虑及审慎论证后,公司拟终止分拆中联高机上市事项。

这背后,从严的监管要求或是导致上述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受阻的原因。今年4月12日,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明确“从严监管分拆上市”。

对于当前市场环境下,从“A拆A”转向“A拆H”的趋势,有业内人士也表示,这并非因为港股更具吸引力,而是因为上市公司要进行分拆、让业务相对独立的子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只能选择港股。

尽管分拆上市在很大程度上可改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提升子公司的估值,但是企业在分拆上市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同业竞争等问题,投资者应谨慎看待。

审核人Esteban Ma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