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华尔街对人工智能(AI)资本支出的估计或许仍显保守。Roth Capital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表示,亚马逊(AMZN)、Meta(META)、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和微软(MSFT)四大科技巨头的AI投资将继续扩大,2026年的资本支出可能远高于市场当前预计的4020亿美元。
Roth Capital Partners的分析师指出,华尔街对这四家公司在2026年人工智能资本支出的预期显得“过于保守”,不管回报何时以何种形式显现。分析师们不断上调对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支出的预测,但这些看似夸张的数字可能仍低估了短期内资本支出的增长潜力。这为人工智能投资能否带来显著回报的讨论火上浇油。
根据华尔街的预测,这四家巨头今年预计投入3500亿美元,明年将增至4020亿美元,新增约500亿美元。分析师认为,好消息是这些公司的资本支出“强度”(占收入的比例)可能在2026年达到顶峰,重新投资率(即运营现金流用于资本支出的比例)也是如此。
不过,也需保持谨慎。Roth团队指出,这四家公司在2024年的累计资本支出增加了810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激增1150亿美元。这表明,华尔街对明年的资本支出预测可能低估了随着需求增长所需的人工智能算力,以及人工智能推理(即模型训练后的运行过程)的基线需求。
根据华尔街估算,微软2026年的资本支出增量最小,仅70亿美元;谷歌和亚马逊各增加90亿美元;而Meta的支出可能猛增250亿美元。
然而,随着运营费用和资本支出的攀升,大多数超大规模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正在下滑。例如,亚马逊在过去两个季度合并计算时出现负自由现金流,谷歌和Meta的累计自由现金流同期也有所下降。随着资本支出持续加大,这种趋势可能延续。
Meta的追赶之路
分析师还担心华尔街低估了Meta明年的折旧费用。Roth认为,相比其他科技巨头,Meta的资产“最为年轻”,可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处于追赶阶段。与同行相比,Meta的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未见明显增长,但其服务器支出在过去六个季度显著增加。
Meta今年早些时候将全年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640亿至720亿美元,并在7月最新财报中再次调整至660亿至720亿美元。首席财务官Susan Li表示,2026年资本支出预计将继续增长,“因为我们正全力以赴抓住机会,为人工智能和其他业务增加更多产能”。
Roth特别指出,Meta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处于“追赶”状态。其固定资产折旧率仍低于其他科技巨头,但过去六个季度的服务器投资大幅增加。今年,Meta已两度上调资本支出指引,最新区间为660亿至720亿美元。公司CFO李书曼(Susan Li)在财报中直言,2026年支出将继续增长,以加速AI能力建设和产能上线。
大规模资本开支背后,是市场对AI能否带来可观回报的争论。Citi Research分析师指出,科技公司宁可牺牲利润率,也不愿因忽视新技术而被淘汰。但投资人依然关心:AI的商业化回报究竟何时出现?
目前,AI的主要成果在于降低成本。Citi估算,客服、编程助手与知识检索三大应用合计每年可节省约2750亿美元开支。但在收入层面,市场期待更高。Citi预测,AI相关收入将从2024年的43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7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80%。UBS则更乐观,认为AI的长期年收入潜力可达1.5万亿美元。
尽管前景光明,分析师提醒仍需谨慎。首先,AI的应用边界可能有限,客服与广告的价值难以与空管、医疗诊断等高风险场景相比。其次,交付成本仍高于创造价值,导致大量AI初创公司每年亏损数十亿美元,这些亏损目前主要由大型科技公司的现金流与风投资金“补贴”。
整体来看,华尔街普遍相信AI投资的规模与未来回报将成正比。正如Citi团队所言:“AI对创新和效率的推动,将带来与其投资规模相匹配的回报。”但在资本开支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能否兑现这样的承诺,仍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不确定性。
投资管理的三大环节在于:买什么、卖什么,以及——最关键的——真正落实决策。然而,许多投资者往往卡在最后一步:明知要调整仓位,却迟迟未行动,直到市场反转为时已晚。
过去三年,全球股市受益于“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Alphabet、Meta、特斯拉)的强劲表现。以美元计,MSCI全球指数年均涨幅超15%。然而,当收益堆积之时,真正聪明的投资者往往会开始警觉:估值是否已经走到危险区?
目前,“七巨头”市值已占全球股市指数逾20%,部分估值指标已亮起红灯。
公司 | 市值(十亿美元) | 市盈率 | 市销率 | 收入增长(今年) | 收入增长(明年) |
Nvidia | 4,300 | 42 | 33 | 55% | 28% |
Microsoft | 3,770 | 33 | 12 | 15% | 14% |
Apple | 3,120 | 31 | 7.5 | 6% | 5.5% |
Amazon | 2,240 | 34 | 3.2 | 11% | 10% |
Alphabet | 2,060 | 20 | 5.3 | 13% | 11% |
Meta | 1,700 | 27 | 8.7 | 20% | 15% |
Tesla | 800 | 197 | 10 | -7% | 16% |
(数据来源:MSCI,FT Portfolio)
以特斯拉为例,目前市盈率高达197倍,意味着投资者需等待近两个世纪的盈利才能“收回”一股投资;其市销率亦处在高位。而英伟达的市销率则达到33倍,意味着要么股价下跌,要么销售需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才能支撑这一估值。
整体来看,七巨头收入增长虽仍亮眼,但普遍出现放缓迹象。微软借助AI提高盈利能力仍需客户愿意为此买单,这本身就是一场赌博。更有研究显示,95%的企业从生成式AI的投资中未获得回报。
“我不会持有英伟达、特斯拉或Alphabet。”有基金经理直言。如果持有苹果,或许会继续持有,因为它并非纯粹的AI炒作标的。
与此同时,部分与AI相关但估值尚算合理的公司仍具吸引力。例如:
台积电(TSMC):作为全球关键芯片制造商,估值仍有合理性。
Fortinet:网络安全龙头,近期因股价回调被部分投资者加仓。
Thermo Fisher:全球科学设备龙头,市盈率21倍,市销率4倍,长期受益于医学研究与诊断。
安川电机(Yaskawa):工业机器人巨头,市盈率18倍,市销率仅1.5倍,未来在半导体与工厂自动化有望受益。
这些公司虽因中国需求放缓受到拖累,但迹象显示需求正逐步恢复。
回顾历史,估值纪律往往能帮助投资者避开最糟糕的下跌。2000年科技股泡沫、2007年英国银行股的高估值,都是先行指标。即使无法准确预测市场拐点,只要坚持估值原则,就能避免被泡沫吞没。
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说:“没有信号弹会在市场顶部升起提醒你卖出,你能做的就是坚守投资纪律,不被时机问题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