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新加坡/上海5月6日 - 亚洲出现一波抛售美元的浪潮,对美元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因为这个全球出口重镇正开始质疑过去数十年将庞大贸易顺差投资于美国资产的趋势。
台币TWD=TP上周五和周一创纪录的涨势已经向外扩散,带动新加坡元SGD=、韩元KRW=、马币MYR=、人民币CNY=CFXS和港元HKD=D3等亚洲货币飙升。
这些走势对美元构成警讯,因为它们显示资金正大规模流入亚洲,美元长期的支撑基础正在动摇。尽管周二市场出现一定稳定,但台币在两天内惊人地大涨10%,港元汇价测试强方兑换保证,新加坡元则升至接近逾10年新高。
Gavekal Research 创始合伙人Louis-Vincent Gave表示,"对我来说,这有一种亚洲危机反向版的感觉。"
1997和1998年,资本外逃导致泰国、印尼、韩国等国货币暴跌,之后亚洲各国决心累积美元储备。Gave指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储蓄不仅规模庞大,还有将资金再投资于美债的倾向,但突然之间,这种交易如今不再像过去那样稳赚不赔。
分析师们说,这一波抛售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激进关税政策,动摇了投资人对美元的信心,并在两个方面改变了贸易盈余流向美国资产的传统路径。首先,出口商,尤其是中国的出口商,因关税限制而预期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减少。其次,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使美国资产的回报蒙上阴影。
台湾交易员反映,由于抛售美元的浪潮过于单边,交易执行困难,且市场猜测这至少获得央行默许。
Natixis高级经济学家Gary Ng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削弱了市场对美元资产表现的信心。"部分市场人士甚至揣测是否存在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Mar-a-Lago agreement),即一项旨在削弱美元的协议。
**谈论变为现实**
亚洲最大美元储备集中在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总额达数万亿美元。单是中国银行体系的外币存款(主要是美元,且多为出口商持有),截至3月底就高达9,598亿美元,创近三年新高。
各方迹象显示,市场对美元的观点正在转变。高盛指出,近期投资者已从做空人民币转为做多,即预期美元将进一步走弱。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obin Xing表示,特朗普4月2日 "解放日 "宣布加征关税敲响了警钟,迫使投资者即使不抛售美国资产,至少也要进行对冲。
"从中长期来看,我认为人们开始思考:未来如何实现资产多元化,而不是停留在美元至上的过时心态上。"
亚洲债市的涨势也显示,出口商与长线资金可能正回流。
法国巴黎银行驻新加坡亚太区利率与外汇策略师Parisha Saimbi表示,“资金回流的说法正变为现实,投资者与出口商要么撤出部位,要么抢先对冲。”
“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呈现,这都显示美元的支撑正在转变,美元转而走低……这说明所谓的去美元化正在进行中。”
瑞银估计,如果台湾保险公司将对冲比率提高至2017-2021年的平均水准,可能会涉及约700亿美元的美元抛售。
资深交易员、分析公司Spectra Markets 总裁Brent Donnelly表示,“亚洲对美元的需求,以及亚洲央行支持美元的意愿正在减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