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9月14日 - 本月接二连三发生的大事件可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即北京与美国的超级大国之争已基本结束。先是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手牵手,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随后,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上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普京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则站在他身旁。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欺凌美国的朋友和盟友,却在掏空美国的力量。此举削弱了美国享有的优势的部分源头,譬如其无与伦比的盟友网络和软实力。
但美国仍有许多优势。美国的实力相当雄厚,特朗普到2029年卸任之前不可能将其全部浪费掉。同时北京也有自己的弱点,其模式对其他国家缺乏吸引力。因此,虽然欧盟等其他大国力量薄弱,但它们也可能找到发挥其影响力的途径。
**美国的力量源泉**
美国拥有六大力量支柱:军事实力、盟友、充满活力的经济、技术创新、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以及"美国模式"的吸引力。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削弱这些优势,缩小与美国之间在军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差距。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在关键商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提出了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一带一路"倡议,帮助许多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以此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习近平与普京的关系日益密切,帮助维持俄罗斯的战争努力。两位领导人一致希望打破美国的霸权。
与此同时,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后推行的政策也伤及美国自身。他实施的关税可能会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减税将使联邦政府本已高企的债务负担再增加数万亿美元,而且他的政策正在削弱美元。
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还导致美国与加拿大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等盟友对立。高关税政策把印度推向中国,同时特朗普政府大举逮捕约300名韩国工人的行动则使其与首尔的关系紧绷,并使其他计划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公司感到恐慌。
特朗普在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引起了欧洲盟国的焦虑,它们认为基辅的安全对本国至关重要。同样,他在台湾问题上模棱两可的表态也让人怀疑他是否会反对中国对台湾动手。
此外,特朗普越是在国内推行独裁政策,美国就越是难以宣称自己是民主的捍卫者。他的政府放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大砍对外援助并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发动战争,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感到不满。
然而,尽管外界对特朗普有诸多抱怨,但与中国19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相比,美国的经济体量仍大得多,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29万亿美元,而且在军事和技术上仍有优势。虽然美国的欧洲和东亚盟友感到不满,但他们不会在感受到俄罗斯和中国威胁的情况下抛弃美国。
图:中国追赶美国经济的步伐停滞
**中国的弱点**
与此同时,中国的不断进步也掩盖了一些严重弱点。多年来,中国通过投资几乎没有经济回报的项目来支撑经济增长,导致信贷大规模扩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信贷占与经济产出之比已从2008年的113%增至2024年的287%。现在一些信贷已经变成坏账,经济也在放缓。
图:中国债务负担在过去20年间几乎增长两倍
中国还沉迷于出口。虽然中国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但相应地向其他国家出售了更多商品。其他国家现在担心中国向他们倾销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
中国还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减少12%,而同期美国人口将增加9%。习近平的继任者人选也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国人勤奋工作、低消费、服从共产党路线的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公民来说吸引力有限。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这对其他国家的独裁者很有吸引力。但即使是这些强人也对依赖中国心存戒备。比如,在特朗普对印度征收惩罚性关税后,印度总理莫迪公开展示了他与习近平的友谊。但中印边界争端由来已久,莫迪并不希望与习近平处于同一阵营。印度和美国领导人上周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暗示他们正在努力达成协议。
**中等强国的时刻?**
那么我们是否会迎来所谓"中等强国"独立于华盛顿和北京之外发挥影响力的时刻?虽然它们肯定有机会在没有超级大国的情况下联合起来,但这对那些面临安全威胁的国家来说并不容易。
以欧盟为例。欧盟不能让俄罗斯打败乌克兰--为此,欧盟迫切希望华盛顿继续向基辅提供支持。因此,尽管特朗普恃强凌弱,欧盟还是与美国达成了单方面利好美国的贸易协议,并承诺将国防开支比例提高约一倍。
确实,乌克兰战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力量平衡。俄罗斯的胜利将是中国的胜利,也是美国的损失。但如果乌克兰避免战败,欧洲将获得一针强心剂。欧洲还可能从美国手中获得一些自主权,特别是如果它能加强自身防御的话。
美式和平可能正在消退,但未来或许也不会出现中式和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