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期指週二盤前集體走低,截至發稿,納指期貨 $NQmain 跌0.55%,標普500期貨 $ESmain 跌0.44%,道指期貨 $YMmain 跌0.66%。

明星科技股盤前走勢分化, 谷歌盤前漲近1%,蘋果、博通漲約0.3%;亞馬遜、微軟跌近2%,AMD、英偉達、特斯拉跌約1%。

“木頭姐”凱西・伍德旗下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週一通過三隻ETF斥資1020萬美元買入加密貨幣交易所Bullish的股份,持續擴大在加密貨幣相關領域的持倉敞口。
根據方舟投資週一的交易報告,方舟創新ETF(ARKK)買入191,195股Bullish股票,方舟下一代互聯網ETF(ARKW)購入56,660股,方舟金融科技創新ETF(ARKF)也增持了29,208股Bullish股份。此次方舟投資增持之際,Bullish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走低,週一收盤下跌4.5%,報36.75美元。
小米集團 $XIACY 汽車業務Q3收入283億元,同比增長197.9%,交付量10.88萬輛較Q2增長33.8%,創歷史新高。更重要的是,小米智能電動汽車及A等創新業務分部實現7.00億元人民幣的經營收益,標誌着小米汽車業務從虧損轉向盈利。此外,汽車業務毛利率25.5%也有所提升。
拼多多盤前跌超3%,此前一度漲近4%。消息面上,拼多多第三季度營收1,082.8億元,同比增長9%,預估1,075.9億元;調整後淨利潤313.8億元,同比增長14%,預估251.2億元;調整後每ADS收益21.08元,預估16.86元。公司財務副總裁劉珺女士表示:“第三季度營收增速繼續趨於溫和,反映出競爭格局的持續演變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隨着我們進一步加大商家扶持和生態系統投入,財務表現可能會在不同季度間出現波動。”營收增長放緩,淨利潤實現雙位數增長。
百度盤前跌超2%。財報顯示,百度三季度營收312億元,首次披露露AI業務收入,顯示高速增長超50%。其中,AI雲收入同比增長33%;AI應用收入達26億元;AI原生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62%達28億元。
此外,蘿蔔快跑Q3全球出行服務次數達310萬,同比增長212%,相較二季度的148%增速持續加速;截至11月,蘿蔔快跑累計全球出行服務次數已超1700萬,達全球第一。
阿里巴巴盤前續漲約0.5%。消息面上,阿里巴巴千問App開啓公測第二天,夸克App全面接入千問對話助手。用戶在夸克App右滑,即可使用千問App的對話能力。據內部人士透露,夸克的定位是AI瀏覽器,將與千問App形成戰略協同。此外,夸克PC端也將迎來重大版本升級,推出全新的 AI 瀏覽器,與千問深度結合。
攜程網盤前漲近1%。消息面上,2025年第三季度,攜程集團淨營業收入爲183億元人民幣(約合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主要得益於越來越強勁的旅遊需求;淨營業收入環比增長24%,主要得益於季節性因素。期內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爲199億元人民幣(約合28億美元),而2024年同期爲68億元人民幣,上季度爲48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部分處置某些投資。
績後,花旗發研報指,攜程集團第三季業績穩健,毛利率81.7%,相較第二季爲81%,略高於該行預期。該行予美股目標價85美元及“買入”評級。
iPhone 17系列手機熱銷推動蘋果公司10月份在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大增37%,顯示其在這一關鍵市場仍然擁有強勁的增長動能。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 10月份iPhone在中國智能手機銷量中的佔比達到四分之一,這是自2022年以來首次達到這一水平。數據表明蘋果公司年度產品升級引起了消費者的共鳴,並支持首席執行官庫克對於本季度中國市場營收有望恢復增長的預期。
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盤前大漲超8%。消息面上,亞瑪芬體育將於今日盤前公佈第三季度業績,分析師普遍預計每股收益將達到25美分,高於去年同期的14美分;收入將達到17.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28%。
瑞銀此前發表研報指,亞瑪芬體育增長勢頭強勁,預計第三季度的銷售額與每股收益將超越華爾街預期。該行給予亞瑪芬體育“買入”評級,目標價52美元。
微博盤前漲約1.5%。消息上,微博2025年第三季度淨收入4.42億美元,同比下降5%;廣告收入3.75億美元,同比下降6%;非GAAP淨利潤1.11億美元,同比下降20%。來自阿里巴巴廣告收入4550萬美元,同比激增112%;微博智搜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另外,據悉微博正式發佈首個自研開源大模型Vibe Thinker
電影《大空頭》原型、成功押注美國房地產市場崩盤的投資大佬Michael Burry今日又在社交平臺發帖披露他的投資策略,他寫道:“做多MOH股票和做多PLTR看跌期權,就像花生醬配香蕉一樣絕配。”

有“新債王”之稱的美國知名億萬富豪和投資經理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11月17日在彭博的《Odd Lots》節目中警告稱,美國當前股票價格過高,債券價格過高,而私募資產則如同“火藥桶”。岡拉克認爲,美股當前的狀況“是我整個職業生涯中最不健康的(狀況)之一”。岡拉克稱,他看到最明顯的投機行爲跡象出現在AI和數據中心的押注中,並建議投資者保留約20%現金應對大幅回撤。
谷歌CEO皮查伊在週二的採訪中表示,當前這波AI投資浪潮是一個“非凡時刻”,但他承認市場中存在“非理性因素”。當被問及谷歌將如何應對潛在的泡沫破裂時,皮查伊表示他認爲公司能夠渡過風暴,因爲谷歌擁有從芯片到 YouTube 數據,再到模型和前沿科學等一系列技術的“全棧”獨特模式,意味着它更有能力應對人工智能市場的任何動盪。但他補充說:“我認爲沒有公司能夠倖免,包括我們在內。”
普來仕首席美國經濟學家Blerina Uruci表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內部罕見出現分歧,加上鷹派委員對通脹上行風險的憂慮,令美聯儲12月降息機率爲五成。普來仕認爲,通脹仍是主要風險。在美國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120%的情況下,關稅和移民限制等政策或加劇通脹壓力,令美聯儲難以實現2%通脹目標。市場對2026年降息的預期可能過於樂觀,美聯儲或無法在明年降息,除非經濟意外轉弱,預料2026年上半年不會降息。隨着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將於明年5月底就職,下半年政策走向仍存在不確定性。
美銀月度調查顯示,投資者現金頭寸已跌破一個關鍵閾值,在科技股估值高企引發質疑之際,觸發了一個賣出股票的信號。全球基金管理人持有的現金比例均值降至3.7%,自2002年以來,如此低位僅出現過20次。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報告中指出,每次出現這種情況後的一至三個月內,股市都會出現下跌,而美國國債則會表現更優。
瑞銀髮表報告稱,本週公佈的美聯儲10月會議紀錄可能會揭示委員之間的嚴重分歧,但預計12月降息的呼聲依然強烈,相信12月會議前所公佈的數據亦不會動搖這種情緒。雖然部分美聯儲官員對通脹表示擔憂,又或者表態支持維持利率不變,但相信目前仍有微弱多數票數傾向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高盛資產管理今日發佈了2026年投資展望報告。報告認爲,2026年各主要市場的央行政策或走向分化。鑑於勞動力市場疲軟,預計美聯儲在2026年可能降息兩次。歐洲央行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維持利率不變,而英國央行可能在通脹改善、勞動力市場相對乏力、潛在加稅的情況下於12月恢復降息。日本通脹高企且增長強勁,可能促使日本央行加息,最近的政治變化和向寬鬆財政政策的轉變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方向。

相關閱讀:美股大行評級 | Stifel上調特斯拉目標價升至508美元;多家大行上調Vita Coco目標價最高至58美元

1、Celsius :隔夜跌6.15%,收盤報40.16美元。其中CELH_251128_P_40.0 行權價在40.0美元、2025年11月28日到期的看跌期權,成交1.17萬張,該張期權漲158.93%。其Vol/OI 比率高達112.77,短期資金對該股看跌預期的炒作熱度飆升。
2、阿里巴巴:隔夜漲2.54%,收盤報157.71美元。其中BABA_251128_P_157.5 行權價在157.5美元、2025年11月28日到期的看跌期權,成交2.38萬張,該張期權跌31.49%。
3、拼多多:隔夜跌1.46%,收盤報129.04美元。其中PDD_251128_C_130 行權價在130美元、2025年11月28日到期的看漲期權,成交1.18萬張,該張期權跌12.26%。隔夜期權成交總量15.43萬張,較前一日增加7.78萬張,環比前一日放量1.1倍,其中看漲期權佔比56.5%,看跌期權佔比43.5%。未平倉量有144.74萬張。期權鏈:拼多多 PDD 期權鏈
相關閱讀:期權掃描 | 谷歌獲股神青睞,成交放量且看漲期權佔比70%;多空博弈!拼多多績前期權成交活躍

重要經濟數據和事件預告
北京時間22:15:美國10月製造業產出環比
美股財報
直播預告
奇富科技 (03660.HK,QFIN.US) 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電話會 | 19日8:30
以上就是今天的美股消息,歡迎留言討論,祝您投資順利!
期權收益獵手全新上線
助你穩賺現金,還可低價抄底,詳情>>

PS:「收益獵手」實質上是賣出看跌期權 Sell Put的交易策略。賣出看跌期權後,客戶不僅能立即獲得權利金收益,還有機會低價抄底買入心儀股票。
「收益獵手」精選高市值、高質量、低波動的優質標的,供客戶選擇合適的期權合約,有效降低決策成本。
投資者進入「收益獵手」產品頁,可在精選票池中設置股票價格範圍和到期天數範圍,篩選合適的期權合約。進入合約詳情頁,輸入交易張數並確認下單後即可成功持倉。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閱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