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週三披露,其財年第二季度,僅有兩家未透露姓名的客戶貢獻了其總收入的 39%,這一細節隱藏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文件中。
該公司將買家簡稱爲“客戶A”和“客戶B”。在截至7月份的三個月裏,客戶A佔英偉達銷售額的23%,客戶B佔16%。這兩家公司合計控制着這家芯片製造商第二季度近60億美元的營收。
這一集中度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當時 Nvidia 的兩個最大客戶分別佔 14% 和 11%。
這一激增現在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芯片支出大幅增長的幕後推手的更深入審查,以及這對英偉達未來的收入穩定性意味着什麼。
儘管人們不斷猜測亞馬遜、微軟、谷歌或甲骨文等雲計算巨頭可能是幕後推手,但 Nvidia 拒絕透露客戶的名字。
在文件中, Nvidia將客戶 A 和客戶 B 描述爲“直接客戶”。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自己使用這些芯片。
這些直接客戶是購買 Nvidia 硬件來組裝完整系統或主板的公司,然後將其出售給實際的最終用戶;例如雲計算公司、政府機構和企業。
潛在中間商名單包括富士康、廣達等原始設計製造商和設備製造商,以及戴爾等大型系統集成商。
Nvidia 還承認有間接客戶,這些公司最終使用這些系統,但不直接從 Nvidia 購買芯片。
這些公司包括雲基礎設施提供商、科技公司以及構建內部AI平臺的大型組織。該公司表示,目前只能通過採購訂單和內部銷售記錄來估算其收入中有多少來自間接買家。
披露的第二點讓謎團更加撲朔迷離。Nvidia 表示,兩家間接客戶分別貢獻了總收入的 10% 以上,並且均通過客戶 A 或 B 獲得服務。
這一細節引發了更多的猜測:間接買家是否是常見的雲計算買家,還是人工智能領域快速擴張的新玩家。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英偉達數據中心約50%的收入來自大型雲服務提供商。這一點值得關注,因爲數據中心銷售額佔公司第二季度總收入的88%。克雷斯告訴分析師:
“我們曾經經歷過一段時期,我們的大量收入來自有限數量的客戶,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對大型未具名客戶的日益依賴引起了華爾街的關注。滙豐銀行分析師弗蘭克·李(Frank Lee)週四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市場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看到盈利進一步上調或股價上漲的催化劑,除非我們對2026年(雲服務提供商)資本支出預期的上升空間越來越清晰”。他目前對英偉達的股票評級爲“持有”。
與此同時,英偉達還補充稱,一家“人工智能研發公司”也通過直接和間接採購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但該公司並未透露該客戶的具體名稱。
該公司告訴投資者,需求不僅僅來自公共雲提供商。英偉達指出,買家羣體更爲廣泛,包括構建內部人工智能系統的企業、外國政府,以及一個名爲“新雲”(NeoClouds)的新類別。這些較新的基礎設施提供商旨在利用針對人工智能工作負載優化的平臺,挑戰四大巨頭。
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告訴投資者,Nvidia 的長期預測是到 2030 年 AI 基礎設施的規模將增長到 3 至 4 萬億美元。他補充說,每在 AI 數據中心上花費 500 億美元,Nvidia 就可以收回約 70% 的成本,這不僅來自銷售 GPU,還包括網絡、加速器和軟件堆棧。
Jensen還表示,當前的支出浪潮是dent的。“正如你們所知,隨着人工智能革命的全面展開,僅排名前四的超大規模雲計算提供商的資本支出就在兩年內翻了一番,”他告訴分析師,這四家公司分別是亞馬遜、微軟、谷歌和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