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8月1日的「大限」即將到來,美國卻僅與少數國家達成協議,目前仍與其他國家進行艱難的關稅談判。
多國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特朗普對普京很失望?
據悉,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在仁川國際機場乘機前往美國華盛頓,他將於本月31日(當地時間)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
具潤哲表示,將充分說明韓方正在準備的合作方案,並就造船等韓美可開展中長期合作的領域進行深入磋商,儘最大努力實現韓美互利共赢的貿易協議。
美國和印度目前也正艱難談判中,近日特朗普威脅稱,印度可能被徵收20%至25%的高額關稅,印度也對此做出準備,雙方「劍拔弩張」。
美國曾希望將印度打造成對外貿易談判的「樣板」。近幾個月來,特朗普及其政府曾多次暗示與印度的協議「幾乎敲定」,但雙方釋放的信號卻屢屢出現矛盾,二者談判越來越顯得寸步難行。
關稅已不僅僅是經濟手段,更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和外交手段。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對普京「十分失望」,如果俄羅斯在結束俄烏衝突方面沒有取得進展,美國將在10天内開始對俄羅斯徵收關稅,並採取其他措施。
特朗普還表示,他不擔心製裁俄羅斯對石油市場或價格的潛在影響,並表示將提高國内石油產量以抵消任何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近日表示,他可能會應邀訪問中國,並稱已經收到邀請。
「懂王」支持率降至冰點
當地時間7月29日,路透社和益普索民調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一個百分點至40%,為其第二任期内新低。報道稱,美國民眾仍然對其處理經濟和移民政策的方式感到擔憂。
有反對者認為,特朗普主張通過大幅提高進口關稅來試圖縮小貿易逆差、促進製造業回流美國。自其上台以來,他在關稅政策上頻頻加碼並反復變卦,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特朗普上台後推行強硬的移民政策,致力於加強邊境管控,並實施了一繫列限製移民入境的舉措。這一政策在美國國内外都引發了諸多爭議,經濟學家警告稱,過度限製移民可能會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造成衝擊。
有分析認為,美國本土人口正在急速老齡化,領錢的人越來越多,繳錢的人越來越少。在這個岌岌可危的平衡木上,移民實際上扮演了「輸血者」的角色。
更深遠的裂痕,在於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當一個國家公開擺出不歡迎外來者的姿態,受影響的絕不只是體力勞動者。那些懷揣夢想來讀大學的外國學生,那些手持高科技簽證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都會重新掂量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