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恆瑞醫藥(01276)達成超百億美元潛在交易,堪稱近期創新藥領域的“現象級事件”,再次點燃創新藥熱度。
恆瑞醫藥7月28日公告,公司宣佈與GSK達成協議,將HRS-9821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有償許可給GSK。GSK將爲該交易向恆瑞醫藥支付5億美元的首付款,後續恆瑞醫藥將有資格獲得總計約120億美元的潛在款項。這不僅刷新中國創新藥出海紀錄,更標誌着國產創新藥在全球舞臺獲得了更高的認可度。
交易公告後,恆瑞A股單日漲停封版、港股飆升24%。同時市場情緒蔓延至板塊,恒生醫療保健、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均大幅走強,7月29日大市沽壓重的背景下,兩指數仍逆市走高,反映板塊熱度不減。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恆瑞醫藥2025年內第三筆對外授權交易,無論首付款還是里程碑金額均創下公司歷史紀錄,充分反映出跨國藥企對其研發實力的認可度正持續提升。
野村認爲交易進一步強化公司2025年的財務表現和長期增長前景,故調升其評級至“買入”。
恆瑞此次突破性交易的背後,是其“全球化”佈局的長期積澱。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中國獲批19款創新藥,90餘個產品處於臨牀階段;若GSK完全行使11項選擇權,相當於將恆瑞約1/10的創新藥管線推向全球市場。這一動作不僅將直接增厚公司業績,更將鞏固其“國內創新藥龍頭”的地位,爲行業樹立“出海標杆”。
恆瑞與GSK的交易,是中國創新藥產業躍遷的縮影。案例的突破背後,是中國創新藥產業“政策+市場”雙輪驅動的長期紅利。
從供給端看,國內創新藥研發進入“爆發期”。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批准創新藥43個,同比增長59%,接近2024年全年48個的總量。這一數據背後,是“十四五”以來國家對創新藥研發的資金支持、審評審批提速,以及Biotech企業的技術突破。
從需求端看,醫保改革爲創新藥“鬆綁”,釋放商業化潛力。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5年內新上市藥品在醫保目錄新增藥品中的佔比,從2019年的32%飆升至2024年的98.9%,91個新增藥品中38個是“全球新”創新藥。更關鍵的是,醫保“騰籠換鳥”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10月,談判藥品累計爲患者減負超8800億元。這意味着,創新藥一旦通過醫保談判准入,可快速觸達患者,大幅縮短“研發-上市-放量”的週期。
從政策端看,“雙目錄”與集採優化構建“友好生態”。2025年,國家醫保局推出“基本醫保目錄+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的“雙目錄”模式:基本目錄通過優化續約規則(控制降價幅度)穩定新藥價格預期;商保創新藥目錄則聚焦5年內上市的高價值新藥,允許其不計入醫保自費指標、不納入集採監測,爲藥企提供“緩衝平臺”。疊加《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醫療保障法(草案)》等政策,集採“防內卷”“重質量”的導向愈發明確,創新藥企的利潤空間與研發投入信心顯著提升。
結語
中國創新藥企的黃金時代,或許纔剛剛拉開序幕。港股創新藥板塊的強勢,既是市場對短期事件(如恆瑞合作、藥明康德(02359)業績)的反應,更是對中國創新藥長期邏輯的認可。
隨着恆瑞、百濟神州(06160)等企業的海外管線漸次落地,醫保“雙目錄”與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疊加2026-2029年新藥密集上市與臨牀數據對BD合作的催化,這片“春天”正從萌芽走向繁花。
另一邊,從產業底色到資本邏輯,創新藥正以清晰的成長脈絡勾勒出醫藥板塊的核心主線。中泰證券表示,從基本面來看,創新藥仍是當前醫藥板塊中產業趨勢最爲明確且具備未來成長空間的子行業,該機構認爲全年維度創新藥作爲醫藥板塊的投資主線不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