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專欄》股市受到關稅協議達成希望鼓舞,但忽略了稅率大漲的現實

路透社2025年7月25日 02:12

- 隨著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或有望達成貿易協議的消息不斷傳出,樂觀情緒席卷全球股市,這一點不可否認且可以理解,但同時也令人困惑。

美國標普50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和MSCI所有國家指數本周均創下新高,其他全球性指標的表現也緊隨其後。高盛和其他大銀行的分析師最近紛紛上調標普500指數的年底點位預測,幅度最多達到10%。

刺激市場走高的催化劑顯而易見: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基準關稅將遠低於總統特朗普此前威脅的水平。本周有消息稱,對日本商品徵收的關稅將是15%而非25%;而且有跡象顯示,歐盟產品面臨的稅率也將為15%。這相當於特朗普威脅要徵收的關稅稅率的一半。

突然之間,情況遠沒有幾個月前看起來那麼暗淡了。經濟學家估計,與歐盟和中國達成協議後,美國的最終總關稅稅率將穩定在15-20%左右,而市場認為這一水平不會使經濟陷入衰退。

這表明,特朗普看似混亂的策略(以確保相互毀滅經濟為威脅,逼迫對方讓步,然後再後撤以限制對市場的傷害)正在奏效。但它會成功嗎?

圖:美國1790年以來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

圖:預估美國將對日本產品徵收的有效關稅稅率

**關稅由誰承擔?**

儘管市場歡欣鼓舞,但事實仍然是,去年12月31日時的美國平均總關稅稅率僅約為2.5%。因此,即使關稅最終落到預期的15-20%範圍,也至少是幾個月前的六倍,而且是19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估計,今年的關稅收入可能達到3,00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左右。將明年的商品進口額按照去年的3.3萬億美元推算,15%的稅率可帶來近5,0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略高於GDP的1.5%。

那麼誰來承擔這筆費用呢?是美國消費者、進口商還是海外出口商?或是三者兼而有之?可能主要還是由美國消費者和出口方分擔,這將擠壓家庭支出和企業利潤。無論如何,很難說這不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損害。

我們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結果,因為受影響的商品運抵美國並擺上貨架、以及關稅收取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在能夠真正說出美國經濟感受到了關稅政策的全部影響之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橋水公司高管、Unlimited公司創始人Bob Elliott周三告訴CNBC。

但與此同時,股票投資者似乎對這一切視而不見。

圖:關稅在美國政府收入中的占比

**泡沫跡象**

市場的短線趨勢非常明顯。據Carson Group的Ryan Detrick稱,標普500指數已連續62天收於200日移動均線上方,這是自1997年以來最長的持續時間。"模因股(迷因股)"熱潮也捲土重來,這是風險偏好可能與基本面脫鉤的另一個跡象。

事實上,市場反應的情況已接近完美。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I/B/E/S的數據,標普500指數企業明年的獲利增幅料為14%,與特朗普開啟"解放日"關稅大戰之前的4月1日水準14.5%相比變化很小。即使是對2025年的預估增幅約9%也沒有比4月1日時的10.5%低多少。

去年年底的一項路透調查顯示,2025年底標普500指數料為6,500點。該指數現在幾乎已經達到了這一水平,且12個月預估市盈率為22,與12月31日基本持平。

明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為2%或更低,能否撐得起這些高預期?也許能吧。但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這將是一個挑戰;科技"七巨頭"除外,因為它們的龐大規模可以更好地助其抵禦關稅或增長放緩的影響。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大蕭條時期關稅與過去40年間正統經濟學之間的巨大較量,同時也再一次證明,股票投資者從幾乎所有不利局面中都能找到一線希望。

正如Annex財富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Brian Jacobsen所說的:"'情況原本可能更糟'並不是市場反彈的良好基礎"。(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Tradingkey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