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Mike Dolan為路透專欄作家,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路透倫敦2月7日 - 本周美國關稅政策反反覆覆,高度敏感的匯市因而呈現劇烈波動,這表明新政府的貿易立場將持續受到抵消,這可能有助於讓各國央行不用太在乎此事。
特朗普總統發起的最新貿易戰先是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產品徵收 25% 的關稅(該舉措幾乎立即被推遲至少一個月),以及對中國商品徵收 10% 的關稅(該舉措已正式實施)。
美元兌墨西哥披索和加元最初大幅上漲,但在關稅推遲的消息傳出後,美元兌加元的匯率出現逆轉。人民幣的反應則是因為關稅消息傳出時適逢中國市場休市而顯得複雜。
在此過程中,美元指數 .DXY從上周五的低點回升了 2%,但到周中又出現逆轉。
這些變動表明,一旦任何一項進口稅真的出台,市場的反應將是推高美元,因對海外經濟可能受創以及美國國內通脹加劇的擔憂會拉大相對利差。
對於許多外國公司來說,這是件好事,因為美元走強可以讓他們在美國市場上維持其產品的美元價格穩定,從而幫助它們保持市場份額,而不會讓本幣財報受到同步打擊。
當然,正如最近的研究表明,本幣貶值會以複雜的方式影響一個國家的就業和經濟活動,但總體而言,匯市可以立即顯著抵消關稅上調的影響。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2018/19年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中美關稅戰期間,人民幣貶值,這顯然緩解了關稅的影響。
圖:美元廣義指數(橘線)、美元指數(藍線)、墨西哥披索(綠線)、加元(白線)、人民幣(紅線)以2024年9月初為基期的走勢圖
圖:特朗普關稅政策造成匯市和股市劇烈震盪
**難以估算**
鑒於存在無數的變動因素,即使人們確切知道是否會徵收關稅以及關稅有多高,也可能無法準確預測關稅對宏觀經濟的造成整體影響。
理論上,匯率變化可以抑制關稅的實際影響以及美國通脹的上行壓力,但這應該會抑制利率和債券收益率,從而引發更多變化。
此外,還有一些爭論,比如一次性價格上漲是否真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推高通脹率,或者企業調整和不確定性如何抑制國內經濟活動以及全球信心及增長。
在這種環境中,經驗法則往往占主導地位。
高盛曾利用一個經驗法則指出,如果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產品持續徵收 25% 的關稅,美國“實質”總關稅稅率將上升 7 個百分點。這將導致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中的“核心”價格上漲 0.7%。
有趣的是,實質關稅增幅大致相當於自10月以來美元指數的漲幅,當時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是贏得大選的明顯熱門人選。在此期間,美元兌墨西哥披索和加元的升值幅度約為10%。
圖:10大發達國家指標利率現況
**不強碰**
考慮到所有這些叫人傷透腦筋的複雜性,不難看出為什麼各國央行都避免在關稅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
本周,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官員似乎有意暗示,進一步寬鬆政策計劃保持不變,即使多重不確定性意味著目前他們不必“著急”,同時評估特朗普政策的“整體效應”。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和墨西哥央行在過去一周均繼續降息。
英國央行總裁貝利周四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解釋,他表示,貨幣政策對影響總體通脹的短期力量影響不大,但也不應該用它來應對那些在政策實際生效時就會消失的因素。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徵收關稅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特朗普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本周闡述了他的構想,其中包括“互惠”進入海外市場。
但無論其意圖如何,匯市的快速波動可能會弱化通脹的尖銳影響--同時也會淡化關稅的大部分意義。
圖:美國關稅收入(紅色)僅佔美國歲入一小部分
圖:美國對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貿易逆差變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