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硬科技: 得 AI 者得天下,“純血” AI 纔是最大贏家 |年終總結系列(八)

海豚投研2025年1月24日 04:47

很明顯,從 2023 年開始算,AI 新技術的應用,目前還在基建週期。這個階段,或許未來下游纔是未來王者,但當下週期,上游絕對風光無二。

2024 年的 AI,從年初的算力、存儲、封裝、代工、網絡連接,到年末重回算力,只是變成了 ASIC 算力,甚至於更外圍的電力,幾乎全部爆炒了一段。

芯片製造龍頭英偉達無疑是這輪 AI 風暴中的最大贏家,股價從年初的 50 美元一路暴漲至今的 140 美元,上漲幅度高達 180%。

75% 的毛利率水平,英偉達絕對是 AI 算力領域的收稅王者。當然,海豚君認爲短期 B200 出貨延遲這種供給側的限制不構成本質的邏輯傷害。但現在質疑也不是沒有:

當雲服務商們的 CAPEX 新增額沒法一浪高過一浪,應用上逐步從英偉達有絕對統治力的訓練測,走向替代方案稍微多一些的推理測(比如說 ASIC 芯片),英偉達還能持續統治算力市場嗎?

但悲催的公司也不是沒有:

ASML訂單金額大跌的背後一方面是代工產業的行業整合,另一方面說明,AI 的新需求無法消弭傳統半導體場景的低迷。

Intel 來得更加悲壯,屬於邏輯直接崩盤型——Windows+X86 走向 Windows+ARM,不僅是 X86 市場份額的丟失,也是英特爾代工的業務損失。數據中心折舊年限的拉長,本質上是拉長對英特爾的 CPU 採購週期。

再加上 GPU 玩家以 GPU+CPU 整套解決方案的方式切入 CPU 市場,英特爾在 CPU 市場不僅是下游需求的減弱,還有僅剩的需求下 CPU 份額被一點點地喫掉。

去年初英特爾分析中海豚君就在提示,其數據中心及 AI 業務的增長陷入了停滯,導致公司市場地位被弱化,之後的 Q2 財報直接暴雷,淨虧損高達 16.1 億美元,大幅動搖公司基本面,引發股價一路暴跌。

但當前肢解在即的英特爾再去踩它已無意義,反而要去看每個資產分離出來逐個稱重變賣過程中的重估價值。

年度精彩文章回顧:

英偉達:“宇宙” 最強股,禮包炸不停

全線大潰敗,英特爾 “黃粱一夢”

“躺平” 的蘋果,憑什麼享受 30 倍 PE?

本文的風險披露與聲明:海豚投研免責聲明及一般披露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