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摩根大通(JPMorgan)研究團隊最新發布報告稱,經過10月的劇烈調整後,比特幣(BTC)在波動率調整後的估值模型上已顯著低於黃金,當前價格「約被低估6.8萬美元」。該團隊預計,在未來6至12個月內,比特幣價格有望升至 17萬美元,較當前水平仍有超過60%的上漲空間。
這份由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Nikolaos Panigirtzoglou領導的報告由《The Block》於11月6日獨家獲得。報告指出,比特幣的估值基於其與私人部門黃金投資的波動率調整對比模型。以約2.1萬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比特幣需上漲 約67%,才能在風險調整後與全球私人部門約 6.2萬億美元 的黃金投資(包括ETF及實物持有)相匹配。
報告顯示,目前比特幣與黃金的波動率比(BTC-to-Gold Volatility Ratio)約爲1.8,意味着比特幣在風險資本佔用上僅爲黃金的1.8倍,這一比例低於歷史參考區間2.0。
在此基礎上,摩根大通認爲,比特幣當前價格較波動率調整後的「合理估值」低約6.8萬美元。
「這一模型是基於波動率的機械性估算,但結果表明,比特幣在未來6至12個月存在顯著上行空間,」Panigirtzoglou稱。
「若比特幣價格按波動率調整後迴歸合理水平,其潛在目標區間應在17萬美元左右。」
Panigirtzoglou指出,自10月以來,隨着黃金價格突破4000美元並出現波動率上升,比特幣在風險調整後的投資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目前,比特幣的風險收益比已明顯改善,使其在多元化資產配置中重新具備競爭力。
摩根大通的分析指出,10月比特幣的大幅下跌主要由兩大因素引發:
一是永續期貨市場的快速去槓桿化;
二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臺Balancer遭遇價值1.28億美元的加密資產被盜事件,這引發了市場對加密資產安全體系的再度擔憂。
10月6日,比特幣觸及歷史高位12.62萬美元,隨後在10月10日經歷了自2017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強制平倉事件,市值單日蒸發超過20%。11月3日,DeFi平臺Balancer遭遇黑客攻擊,損失約1.2億美元,進一步削弱了投資者信心。
然而,Panigirtzoglou團隊認爲,去槓桿階段現已基本結束。其依據是永續合約未平倉量與比特幣總市值的比率——作爲市場槓桿的關鍵指標——在劇烈波動後已回落至2024年以來的平均水平。
報告稱:「永續合約仍是觀察比特幣短期走勢的核心指標,而近期數據表明市場正逐步恢復穩定。」
摩根大通團隊同時指出,近期比特幣ETF雖出現輕微贖回,但規模遠低於10月初的強勁流入。
相較之下,在芝商所(CME)期貨市場中,以太坊期貨的清算規模高於比特幣期貨,顯示市場在資產風險調整上仍未完全平衡。
本次報告將比特幣的目標價從10月的16.5萬美元上調至17萬美元,較8月的12.6萬美元預測顯著提升。
Panigirtzoglou稱,這一調整反映出團隊對比特幣中期前景的更強信心,尤其是在去槓桿完成、市場回穩、黃金波動率上升的背景下。
分析人士指出,摩根大通的觀點爲近期遭遇劇烈調整的加密市場注入信心。
在美聯儲進入寬鬆週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回落、機構投資者重新配置風險資產的環境下,比特幣或將迎來新的估值重估期。
截至發稿,比特幣報101,133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約2.6%。
(來源: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