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倫敦8月12日 - 美國公債市場似乎已經進入打盹狀態,但股市卻一路飆升,創下歷史新高。這或許只是夏季的慵懶,但對於那些擔心兩大市場即將崩潰的投資人來說,這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市場關注了數月時間的特朗普關稅措施於上周開始實施,但這並未在金融界掀起太多漣漪。
儘管真正的影響可能尚未顯現,而且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浮上台面,但市場上尚未出現類似4月的動盪。
或許,目前最受人矚目的指標是美國債市波動性,或者說缺乏波動性。雖說人們對美國財政狀況、不斷攀升的債務負擔、關稅牽動通脹、以及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美聯儲)獨立性存在過度擔憂,但債券市場的“恐慌指數”卻處於三年來的最低點。
圖:美國兩年期/10年期公債利差(紅線)與美債三個月期隱含波動率MOVE指數(灰線)對照
MOVE指數.MOVE是衡量美國債市隱含波動率的指標,4月“解放日”造成市場崩跌之際,該指標隨之觸及波段高點,在那之後呈現一路下跌,如今已較波段高點下跌約五成。該指數也低於20年平均水平,而這20年主宰市況的因素包括低通脹和美聯儲大規模購債。
諷刺的是,這種平靜狀態可以自行生成正能量。
首先,債市波瀾不興可以降低有價證券質借中所謂的“估值折扣”,因為波動性越低--隱含風險越低,投資者在回購交易中以公債作為抵押品時可以借到的現金就越多。
反之,無論名義借貸利率本身如何,這都能或多或少有助於放寬金融條件。事實上,這種情況可能已經發生了。廣義金融條件指數正處於2022年初以來的最寬鬆水平,這也得益於創紀錄的股市高點、較小的信貸利差和低廉的能源價格。
圖: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灰線)及實質收益率(黃線)、紐約聯儲估算的10年期公債期限溢價(藍線)、以及MOVE指數(紅虛線),圖中顯示美國10年期公債兩年來大致持穩、期限溢價受抑
**難以撼動**
若從基本面來看這個似乎已經冰凍的政府公債市場,則顯得曖曖內含光。
美國利率看來將恢復下行,但這並不是因為經濟衰退可能迫使美聯儲迅速降息,因此出現類似於2023年3月短暫銀行業危機期間的債市波動率飆升的風險很小。
近期“大而美法案”通過後,人們對債務問題的擔憂有所加劇,但這種擔憂已被以下兩個因素抵銷,一是市場憧憬美聯儲將放鬆政策、二是市場揣測美國財政部將把新債發行主力放在國庫券及短期公債等最容易受惠於指標利率下滑的券種。
錨定美元的數位代幣--穩定幣正在蓬勃發展,目前規定需要持有短期國庫券作為其擔保,放鬆穩定幣的管制也料將緩解對短期債務標售的關注。
至於市場倉位調整方面,美國銀行最新的全球基金調查顯示,受訪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凈5%的受訪者低配債券。雖然這個比例聽起來很低,但仍比這項25年調查的長期平均值高出1.5個標準差。因此,配置出現任何大幅轉變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看來,沒有什麼極端情況需要擔心。
如果日益加劇的財政擔憂、持續數月的關稅戰以及頑固的(甚至是政治上妥協的)美聯儲都無法撼動債券市場,那麼夏季的慵懶可能會持續下去。
圖:美元指數(藍線)再次與大西洋兩岸利差(美國與德國兩年期公債利差/黃線)亦步亦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