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佛羅里達州奧蘭多4月7日 - 如果華爾街正在進入熊市,那麼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話。
雖然標準普爾500指數周一驚險躲過了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三日大跌表現,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股票估值和獲利預測已有下降,但考慮到之前的市場衰退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議程所引發的劇烈經濟動盪,當前的估值和預測仍顯過高。
今年美國經濟會否衰退尚未形成共識--只有摩根大通和巴克萊兩家大銀行正式預期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但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繼續實施,並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那麼美國經濟幾乎肯定會衰退。
市場對美國企業獲利的普遍預期肯定尚未針對被摩根大通股票分析師稱為“瀑布事件(waterfall event)”的美國經濟衰退前景進行調整。摩根大通分析師已將2025年的每股盈餘(EPS)預期從270美元下調至250美元,並認為風險仍偏向下行。
這基本上意味著今年的獲利增長為零,而市場預期為增加10%左右。至少可以說,在美國正急速走向停滯或萎縮、中國正努力避免通縮、而歐洲和其他主要經濟體很可能已經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市場的預期還是偏樂觀的。
與此同時,對標普500指數獲利增長的預測為14%。在企業幾乎無法預知未來幾個月會發生什麼的情況下,很難預測今明兩年會有兩位數的獲利增幅。
圖:標普500指數在此前10次大跌中的表現
圖:標普500指數預估市盈率走勢
**市值縮水9萬億美元**
股票估值也是同樣的情況。隨著大盤指數徘徊在熊市區域邊緣,可以比較一下當前估值與最近幾十年中市場下跌20%或更多時的估值了。
根據馬林資本(Marlin Capital)的David Marlin,在1980年代初迄今的10次股市大跌中,標普500指數的跌幅中值為22.7%,預估市盈率的低谷中值為13.0倍。這些市盈率中最低的是1982年滯脹時期創下的8.0,最高的則是1998年的16.0。
眼下,在該指數從峰值已下跌約17%的情況下,預估市盈率仍超過20.0。這不僅高於Marlin強調的歷史中值,也高於過去30年約17.0的總體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在"七巨頭"帶動的股市榮景中,股價、估值和獲利預估都急劇增長。從邏輯上講,漲得越高,風向改變時的下跌空間就越大,不是嗎?
大型科技股無疑正在修正。Nvidia的12個月預估市盈率降至20.0的六年新低,而標普500科技類股的12個月預估市盈率已降至25.0,為2023年11月以來最低。今年早些時候,二者還分別在35.0和30.0左右。
但這些修正是否足以反映不斷升高的經濟衰退前景?答案顯然是"否",尤其是考慮到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今年總獲利增長的一半以上預計將來自科技和通信等對關稅敏感的行業。
市場恐慌使美股總市值在上周短短兩天內就蒸發了5萬億美元,自2月觸頂以來則已縮水9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在大型科技股。因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如果經濟衰退來臨,損失可能還要大得多。
圖:標普500指數科技股預估市盈率走勢
圖:標普500指數12個月預估每股盈餘總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