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今日匯市:美國第二季GDP將加劇市場波動

2024年7月25日 07:14

以下是7月25日(週四)您需要了解的資訊:

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值將在美國時段公佈,市場參與者將為動盪的美國時段做好準備。美國經濟日程還將包括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耐久財訂單和 6 月未決房屋銷售。

亞洲交易時段,中國人民銀行(PBOC)宣布將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從 2.50%下調至 2.30%。這項意外決定似乎令投資人採取了謹慎的態度。截至記者發稿時,上證綜合指數當日下跌 0.5%,香港恆生指數下跌 1.7%。這項公告似乎也對澳元/美元和紐元/美元造成了沉重的壓力,兩者分別下跌了 0.55% 和 0.3%。

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似乎也削弱金價。黃金兌美元在周三升至 2,430 美元上方後急轉直下,當日收跌於2,400美元下方附近。週四亞市,黃金仍面臨看跌壓力,歐洲時段早盤交投於2,375美元附近,日內下跌近1%。

美元本週價格

下表顯示了 美元 (USD) 兌所列主要貨幣 本週的變動百分比。 美元兌日圓最弱。

  美元 歐元 英鎊 日圓 加幣 澳幣 紐元 瑞郎
美元   0.46% 0.21% -2.89% 0.81% 2.20% 1.73% -0.52%
歐元 -0.46%   -0.25% -3.34% 0.32% 1.77% 1.20% -1.04%
英鎊 -0.21% 0.25%   -3.21% 0.55% 2.02% 1.45% -0.81%
日圓 2.89% 3.34% 3.21%   3.85% 5.31% 4.71% 2.37%
加幣 -0.81% -0.32% -0.55% -3.85%   1.47% 0.91% -1.34%
澳幣 -2.20% -1.77% -2.02% -5.31% -1.47%   -0.55% -2.78%
紐元 -1.73% -1.20% -1.45% -4.71% -0.91% 0.55%   -2.19%
瑞郎 0.52% 1.04% 0.81% -2.37% 1.34% 2.78% 2.19%  

熱圖顯示了主要貨幣相對於其他貨幣的百分比變化。基礎貨幣從左列選取,而報價貨幣則從頂部行中選取。例如,如果您從左列選擇 美元 並沿著水平線移動到 日元 ,則框中顯示的百分比變化將表示美元 (基數)/日元 (報價)。

預計美國第二季GDP初值年增2%,前值1.4%。 GDP 報告還將包括一些關鍵數據,如季度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和 GDP價格指數。 美元(USD)指數在周三小幅下跌後,週四在 104.50 以下的窄幅通道內波動。同時,美國股指期貨交易變化不大,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當日下跌超過 0.7%,報 4.25%。

繼週二大幅下跌後,歐元/美元週三未能反彈並小幅收跌。歐洲交易時段開始時,該貨幣對的交易價格低於 1.0850。歐洲央行將在稍後公佈 6 月的 M3 貨幣供應和私人貸款數據。

英鎊兌美元週三收盤基本持平,未能穩定在1.2900上方。該貨幣對週四持續走低,目前走低至1.288附近。

美元/日圓在週四早盤延續跌勢,交投於 5 月初以來的最弱水平 153.00 下方。日圓似乎利用了避險資金流並受益於市場對日本央行進一步升息的預期增強。日本內閣府在周四的月度報告中稱,政府維持了對 7 月的經濟評估,但警告前景黯淡。

國內生產毛額常見問題
什麼是國內生產毛額?

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衡量的是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個季度)的經濟成長率。最可靠的數據是將國內生產毛額與上一季(如2023 年第二季與2023 年第一季)或去年同期(如2023 年第二季與2022 年第二季)進行比較的數據。以年計算的季度 GDP 數字推斷的是該季度的成長率,就好像該季度的成長率在全年保持不變一樣。然而,如果臨時衝擊影響了某一季度的成長,但又不太可能持續全年,那麼這些數據就會產生誤導--例如 2020 年第一季爆發新冠病毒時的情況,當時的成長急劇下降。

GDP 如何影響貨幣?
GDP成長通常對一國貨幣是正面的,因為它反映了經濟的成長,更有可能生產可以出口的商品和服務,並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同樣,當國內生產毛額下降時,通常會對貨幣產生負面影響。當經濟成長時,人們往往會增加消費,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於是,國家中央銀行必須提高利率來對抗通膨,其副作用是吸引更多全球投資者的資本流入,從而幫助本幣升值。

GDP 成長如何影響黃金價格?
當經濟成長和 GDP 上升時,人們傾向於增加消費,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於是,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提高利率來應對通貨膨脹。較高的利率對黃金來說是負面的,因為相對於將錢存入現金存款帳戶,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會增加。因此,較高的 GDP 成長率通常是黃金價格的利空因素。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