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分析》美國關稅衝擊,中國工廠減班減薪求生存

路透社2025年8月12日 06:00

- Mike Chai計劃將其廚柜廠的工資成本削減約 30%,以保持與其他中國公司的競爭力,這些公司因美國徵收高額關稅而停止向美國銷售,現在則轉向爭奪他在澳洲的長期客戶。

Chai自疫情以來已將員工人數減半至 100 人,他說自己已經沒有空間再裁員。取而代之的是,他縮短了輪班時間,並要求員工放無薪假。這種做法在中國越來越普遍,已成為中國的一股隱性通縮力量。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儘管在美國關稅下,中國出口與經濟依舊成長,但受苦的是製造業工人。

她表示,“受這種模式打擊的是人民。因為競爭激烈、價格降低,所以必須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工資。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這個模式太瘋狂了。很抱歉,但如果你們需要虧本出口,那就別出口。”

她補充道,統計數據不會顯示中國工人是貿易戰的“主要輸家”,因為他們不會變成失業人口,而是會被迫休無薪假或減少工時。

Chai已失去澳洲市場的兩個主要客戶,原因是其他中國企業削價競爭,他的工廠目前僅以半數產能運作。

雖然中國對美出口 7 月同比下降 21.7%,但對歐盟出口成長 9.2%、對東盟成長 16.6%、對澳洲增長 14.8%。

工廠老板也轉向臨時工,接到新訂單時聘用,需求減弱時就解雇。

在中國南方經營從書包、登山裝備到工業機械三家工廠的Dave Fong表示,他在其中一家工廠解雇了 30 名全職員工,之後又為完成突如其來的訂單重新以臨時工形式聘回部分人員。

“我們更喜歡簽臨時合約,這樣就不需要支付養老金或保險”,Fong說,“不這麼做,公司就走到死路。市場疲弱,因為消費力下降。另一個原因是貿易,尤其是與美國的貿易。”

“如果製造業工資被壓縮,那麼整體經濟就會感受到通縮壓力”,哈佛甘乃迪學院 Mossavar-Rahmani 商業與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員Richard Yarrow表示。

“這對中國一些低技術製造業,如紡織、家具和簡單電子產品,絕對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