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77 年法案頒布以來,法律賦予聯準會雙重使命,聯準會需要實現就業最大化和價格穩定的目標(預計長期來看,相較於實現就業最大化,聯準會更重視穩定價格)。然而,實現這些目標可能會發生衝突,正如自 2022 年 3 月以來的情況一樣,聯準會可能不得不明確優先降低通膨,冒著損害就業和產出的風險。這指的是降低通膨的成本(犧牲率)[1]或權衡[2]的概念,即預期就業不斷惡化有助於將通膨率拉回目標(2%)。
到目前為止,通貨膨脹下降(從2022 年3 月(貨幣緊縮開始)到2024 年5 月(最新數據)下降了5.2 %)和核心通貨膨脹下降了3.1%,同時失業率上升幅度也相當有限(同期上升了0.4%,仍低於國會預算辦公室提出的中性水準)。同時,2023 年經濟成長年率仍保持強勁,為 +2.5%,2024 年第一季成長年率為 +1.3%。
然而,單憑失業率的變化只能提供勞動市場狀況的碎片資訊。另一個相關指標是25-54 歲(黃金年齡)人員的就業參與率,就業參與率一直處於2001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2024 年5 月),而儘管失業率有所惡化,而自聯準會實施貨幣緊縮開始以來,就業率一直維持在60% 以上。勞動市場的重新平衡(即招聘難度下降)是由供應部分的改善實現的,這並非聯準會的核心規劃,到目前為止,聯準會控制通膨阻止了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經驗實現硬著陸。然而,失業率的趨勢正趨向於薩姆規則的觸發水準。薩姆規則將失業率三個月移動平均值自 12 個月低點上升 +0.5%與經濟衰退相關聯。
此外,經濟學家兼央行委員會顧問 Robert J. Tetlow 在研究論文[3]中強調了通膨預期和貨幣政策可靠性對犧牲率水準造成下行壓力。然而,犧牲率仍然難以估計,據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有所上升。然而,儘管通膨預期明顯上升,但並沒有出現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衡量的長期(10 年期)通膨預期在當前週期內出現下滑(2024 年 5 月為 +2.5%)的情況。這可能與聯準會在維持緊縮政策必要性方面表現堅定有關,即使在 2023 年經濟界就即將發生衰退達成共同預期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