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新加坡/北京11月12日 - 儘管中美最近貿易休戰,但中國在經歷了數月大豆進口創紀錄後,正面臨大豆供應過剩的局面,這抑制了美國大豆出口前景。美國表示,最近達成的貿易休戰協議包括中國政府承諾恢復大量進口美國大豆。
貿易商和分析師警告稱,港口和國家儲備中庫存龐大,加上壓榨利潤疲軟,限制了中國進一步採購的意願。
“國有企業可能在等待利潤恢復後再進行大規模採購。”誠瑞有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AgRadar Consulting)創始人Johnny Xiang稱。“即使免除了關稅,利潤率仍然為負,而且巴西大豆仍然更具價格優勢。”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個月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美方官員表示,中國已同意在年底前購買1,200萬噸美國大豆,未來三年每年購買2,500萬噸。
貿易商和分析師表示,儘管中國暫停了對美國進口大豆徵收報復性關稅,但並未公開承諾購買美國大豆,而國有買家中糧集團(COFCO)也僅預訂了幾批12月和1月裝運的大豆。
庫存激增,壓榨利潤承壓
今年早些時候,由於擔心中美貿易戰持續導致供應短缺,中國買家大幅提高了從南美的大豆採購量,並避開美國大豆。
卓創資訊(Sublime China Information)數據顯示,11月7日,中國港口的大豆庫存達到創紀錄的1,030萬噸,同比增加360萬噸,而壓榨商手中的庫存為750萬噸,為2017年以來最高。
我的鋼鐵網(Mysteel)數據顯示,中國主要沿海地區豆粕現貨價格已經從4月份的峰值下跌了20%以上,徘徊在每噸3,000元(421美元)左右。
自今年年中以來,中國壓榨商一直面臨虧損,本周在主要加工基地日照,壓榨商每加工一噸大豆虧損約190元,交易商預計這種虧損狀態至少要持續到3月。
一家經營油籽加工廠的跨國企業交易員稱:“中國增加大豆進口的空間不大。目前大豆庫存龐大,而飼料行業的需求非常疲弱。”
大舉買入意願低迷
中美貿易談判後,市場期望中糧集團和中儲糧(Sinograin)迅速恢復大規模採購以示善意,但這一期望尚未實現。儘管市場環境不佳,但國有企業仍有可能進行大量採購。
“政府希望我們的貿易夥伴遵守他們的協議承諾。”一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記者。“總統保留調整關稅稅率、出口管制和其他讓步措施的權利,以確保我們的貿易夥伴履行其協議承諾。”
中國商務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中國糧油庫存屬國家機密,但至少有兩位貿易商估計,國企大豆庫存約為 4,000萬至4,500萬噸。這將是中國去年進口美國大豆規模的兩倍,足以滿足年初五個月的常規需求。
民間進口商繼續預訂12月裝運的巴西大豆。1月裝運的巴西大豆報價約為每噸480美元(包括成本和運費),而美國大豆報價為每噸540美元至550美元。
貿易商表示,中國進口商已經預訂了約200萬噸12月裝運的大豆,可以覆蓋該月預估需求的40%以上,但1月船期預訂進展仍緩慢。
StoneX公司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Arlan Suderman周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幾乎沒有跡象表明,國有買家在執行今年年底前採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的計劃,更不用說在2026年再採購2,500萬噸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