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倫敦11月11日 - 銅已被列入美國政府的重要礦產清單--清單上的金屬被認為對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幸運的是,美國已經積累了全球第二大銅儲備,僅次于中國的國家儲備。
美國做到這一點,卻沒有花費一分一毫的聯邦政府資金。相反,銅市場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因美國芝商所(CME)CME.O銅交易價格與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國際交易價格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套利價差。
這一價差已經吸引大量實物銅流入美國,且由於市場押注8月首次提出的關鍵礦產清單會提高美國徵收進口關稅的可能性,因此價差吸引實物銅流入情形仍在持續。
圖:芝商所VS與倫敦金屬交易所現貨銅(藍線)、三個月期銅(白線)、10個月期銅的溢價(黃線)
價差交易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以國家安全為由下令調查銅進口時,市場迅速採取行動,在價格上反映美國可能徵收類似鐵鋁的進口關稅。
7月,CME現貨與倫敦市場的溢價LMECMXCUc1一度達到每噸近3,000美元,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商創造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機會,促使他們將盡可能多的實物金屬運往美國。
上述溢價於7月崩跌,當時特朗普政府對進口銅半制成品徵收關稅,但推遲到2026年7月才就是否對精煉金屬徵收關稅做決定,令市場猝不及防。
關稅相關交易題材是否就此結束?
看似如此,但套利缺口再次擴大。CME現貨溢價已從8月的每噸不到100美元反彈至300多美元,而10個月的遠期溢價目前已接近每噸 800 美元。
當然,目前的套利空間還沒有7月那麼大,但足以支付將銅運至美國的實際成本。
圖:關稅套利題材仍持續將銅引進至美國
首選市場
今年的關稅交易題材以芝商所持有的銅庫存上升的形式顯現,而芝商所只有美國國內交割點。
芝商所的庫存從2月最低的8.39萬噸猛增至33.5萬噸以上。芝商所倉庫目前的銅庫存量超過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總和。
每天仍有銅運抵芝商所交割網絡,主要是在新奧爾良,但巴爾的摩、鹽湖城和圖森也有金屬流入。
芝商所的情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咨詢公司 Benchmark Minerals Intelligence 認為,美國總共有73.1萬至83.1萬噸“經濟上被困 ”的銅。所謂“被困”,是指現在需要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之間進行巨大的反向套利,才能釋出銅用於再出口。
事實上,鑒於美國的溢價再次擴大,恐怕會有更多的銅加入美國庫存,而非反向流出。
由於政府停擺,美國的貿易統計數據受到影響,但今年前七個月的精煉銅進口量已超過 100 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0萬噸。
智利、秘魯和澳洲等主要銅供應國的最新出口數據表明,實貨關稅交易題材並未有所鬆動。
美國仍然是備用銅的首選市場,這也是歐洲最大的生產商奧魯比斯(Aurubis)NAFG.DE 能夠將其2026年交貨的溢價大幅提高38%、達到創紀錄的每噸315美元、超過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指標價格的原因。
不過,銅關稅交易題材可能會出現另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轉折。
特朗普政府已表示,將在明年7月再次審視美國的進口依存度,並選擇從2027年起分階段對精煉銅徵收關稅。
即使不考慮關稅對美國國內生產的提振作用,每噸通過美國海關的銅都會降低美國的進口依存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