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澳洲朗塞斯頓6月24日 - 原油在以色列-伊朗戰爭中的溢價急劇逆轉,展現出關鍵人物的幾句話對市場的影響力,但同時也掩蓋了那些基本保持沉默者的更大影響力。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 "完全而徹底 "的停火協議將生效之後,全球指標布蘭特原油期貨LCOc1出現暴跌。
布蘭特原油期貨周一收於每桶71.4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下跌7.2%,也回吐此前一度攀升至1月17日以來新高81.40美元的漲幅。周一早盤,原油價格一度飆升,因市場擔心伊朗會就美國加入以色列行列轟炸三座核設施作出回應。
媒體報導再次充斥著以下擔憂:伊朗將試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者德黑蘭將以該地區的美國軍事基地為目標;全球每天約有20%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氣(LNG)行經霍爾木茲海峽。
到頭來,伊朗的反應僅限於宣布對美國在卡塔爾的一個基地進行打擊,但這只是象徵性的,因為導彈大部分被攔截,據報導只造成了有限的損失。
周二亞洲盤初,原油價格繼續走低,最低跌至每桶68.23美元,跌幅達4.4%,回到6月12日以色列開始轟炸伊朗前一天的水平。
毫無疑問,特朗普將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停火邀功,並可能以美國轟炸伊朗核設施和德黑蘭的有限反應證明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誠然,美國捲入衝突會改變伊朗統治者的算計。但是,如果德黑蘭真的退縮了,那是因為特朗普要求伊朗徹底投降,還是因為那些可以被稱為更謹慎的參與者的影響?
**沉默盟友**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的主要盟友--中國、俄羅斯,甚至印度,在美國轟炸後都只是發表了形式上的聲明,呼籲結束敵對行動。
中國可能是伊朗最重要的盟友,因中國是伊朗原油的唯一主要買家,而伊朗的原油一直受到美國的制裁。
但中國譴責美國襲擊最強烈的是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他說“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應當立即停火,防止局勢輪番升級,堅決避免戰爭外溢。”
雖然常駐聯合國代表是一個高階外交職位,但重要的是,中國沒有派出一個更重要的政府官員來譴責美國,而且中國對伊朗的支持看來最多也就只是保持沉默。
德黑蘭可能發現的是,中國的友誼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保持石油暢行霍爾木茲海峽為條件的,而且還要迅速緩和局勢,從而使石油價格消除風險溢價。
印度總理莫迪在6月22日的通話中向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傳遞的也很可能是同樣的信息。
中東其他許多國家也很可能在悄悄地傳達這樣的信息:對原油生產和出口基礎設施或航運發動任何襲擊都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的為期12天的襲擊可以汲取哪些教訓?
首先,原油價格仍然會對地緣政治風險做出反應,其走勢往往是波動劇烈、為時短暫,而且很可能被誇大了。
其次,保持石油運輸通暢的共同私利再次顯現,這使得油價的風險溢價總是可能稍縱即逝。
第三,與兩周前相比,當前的伊朗看起來要弱得多,但這對其統治者的未來及其核野心有什麼樣的意涵,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四,儘管特朗普夸夸其談,但幾乎沒有理由相信中東現在會更安全或更穩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