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美國伊利諾伊州內珀維爾5月21日 - 上周的中美貿易休戰引發了人們對這兩個競爭對手之間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的猜測。
對於美國農業部門來說,理想的協議會與特朗普首次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于 2020 年 1 月簽署的協議大相徑庭。
上次簽的協議被稱為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要求中國大幅增加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中國最終未能做到,但該協議本身的結構可能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該協議的執行和延期幾乎是不存在的,尤其是2021年美國總統換人的情況下。
美國官員最近建議重新審視中國未能履行第一階段協議採購承諾的問題。
因此,讓我們從農業的角度重新審視第一階段協議的缺陷,以防萬一這次又提出類似的協議。
**經不起推敲的計算**
中國在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採購承諾是以美元價值為基礎的,這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協議顯示,中國將在 2020 年購買規模創紀錄的 365 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比貿易戰前的平均水平高出約 50%。
圖: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和相關出口
一個簡單的推演就能讓我們看清問題。大豆是美國對華出口量最大的農產品,約占當時美國每年對華農產品出口總值的一半。
考慮到2019年(即第一階段協議制定時)向中國出口美國大豆的平均成本,2020年的出口量需要比2016年的記錄猛增43%。
中國大豆需求的突然大幅飆升從何而來?
顯然,這根本就不存在。中國從第一天起就表示,它將根據市場情況按協議購買美國商品,無意過量購買。
這一條款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認定了第一階段協議的失敗,但除此之外,全球大豆價格急劇上漲是實現目標的唯一可能途徑。隨著 2022 年全球穀物和油籽價格接近或超過歷史最高紀錄,這種情況最終發生了。
2022 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價值達到創紀錄的 179 億美元,高於 2020 年的 141 億美元。但 2022 年的出口量比 2020 年減少了 12%,這意味著高價格掩蓋了中國購買量的減少。
第一階段協議指出,從 2022 年到 2025 年,中國將繼續增加對美國商品的採購量。儘管有價格因素的存在,但中國在 2022年的購買量仍未達標,而協議的約束部分似乎在 2021 年後就失效了。
拜登政府在其任期內對美中貿易和特朗普時代協議的執行一直保持沉默,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 2021 年後基本上就失效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