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課程1/4
商品(高級)

大宗商品交易中如何進行避險?可採取的避險策略有哪些?

lesson

目錄

  • 什麼是對沖?
  • 常見對沖方式有哪些?
  • 對沖效果評估:如何知道自己對沖得夠不夠好?
  • 基於市場趨勢的投機策略有哪些?

TradingKey - 川普關稅威脅以來,各大商品價格屢創新高,2025年3月31日,黃金價格突破3,100美元的歷史紀錄,截至 2024 年 3 月 19 日當週,對沖基金等資管機構在與石油在價格掛鉤的六種期貨選擇權合約品種裡,加倉相當於 1.4 億桶石油的多頭頭寸,如此大規模加倉原油期貨選擇權多頭頭寸,創下 2010 年 12 月以來的最大單週買入紀錄。

在這種不確定的國際大環境下,選擇權和期貨作為大宗商品交易中的重要風險管理工具,此刻便凸顯出關鍵價值。

那麼如何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熟練運用對沖、期貨選擇權管理風險以及基於市場趨勢的投機等高級交易策略呢?本文將一一為你解答。

什麼是對沖?

對沖,即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以此降低投資風險。

在大宗商品投資裡,因價格受全球經濟情勢、政治局勢等複雜因素影響,波動頻繁且幅度大,避險策略十分關鍵。

常見對沖方式有哪些?

  1. 期貨對沖

如果你是大宗商品投資者,期貨合約對沖可能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透過買入或賣出與現貨商品對應的期貨合約,你可以提前鎖定未來的價格,從而避免價格波動的風險。

舉個例子

假設你是石油公司的老闆,預期原油價格可能會下跌。為了降低風險,你在期貨市場賣出了6個月後交割的原油期貨合約,當時現貨價是每桶68美元,而期貨價是71美元。

6個月後,現貨價果然跌了62美元,期貨價也降到了65美元。雖然現貨市場的銷售收入減少了,但期貨市場的獲利彌補了這部分損失。

這就是期貨對沖的魅力-用一個市場的獲利,抵銷另一個市場的虧損 。

常見應用:

  • 避險

對於生產者、加工商或貿易商來說,避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風險管理手段。

如果一家企業擔心未來原物料價格上漲,它可以提前買進期貨合約,鎖定採購成本;

如果擔心未來價格下跌,它可以在期貨市場賣出相應數量的期貨合約,保護銷售收入。

再來看一個例子:

一家大豆生產商擔心未來大豆價格會下跌,於是購了一份看跌選擇權。

如果未來價格果真下跌,生產商可以透過行使選擇權,以預定的較高價格出售大豆,從而減少損失。

  • 基差交易

基差是指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

當基差變化時,投資人可以利用這種差異進行避險或套利。

例如,當基差走強時,賣出避險的效果會更好,因為現貨價格的漲幅大於期貨價格,或現貨價格的下跌幅度小於期貨價格。

  • 跨期套利

同一種商品的不同交割月份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價格差異。當這種價差偏離正常範圍時,你可以透過跨期套利操作獲利。

如果近月合約價格相對遠月合約價格過高,你可以賣出近月合約,同時買入遠月合約。等到價差回歸正常時,再平倉獲利。

這種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單一合約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同時獲得相對穩定的效益。

prevent-risks

(來源:Freepik)

  1. 選擇權對沖

選擇權對沖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讓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不同的策略。

買入保護性賣權

如果你持有大宗商品現貨或期貨多頭,但擔心價格下跌會帶來損失,可以選擇買進賣權作為保護。

如果價格真的下跌了,賣權的獲利可以抵銷現貨或期貨部位的虧損。

如果價格上漲,你只需承擔選擇權費的成本,仍然能享受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利益。

賣出備兌買權

如果你持有大宗商品現貨,且預期價格短期內不會大幅上漲,可以透過賣出買權取得選擇權費用收入。

如果價格未達執行價,選擇權不會被行使,你能穩穩地賺到這筆費用。

  • 單邊對沖

什麼是單邊對沖?

單邊對沖的核心是透過買進看跌選擇權,限制你的最大虧損,同時保留現貨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

  • 領子策略(Collar)

領子策略是一種更複雜的對沖方法,它的核心是買入看跌期權的同時賣出看漲期權,從而實現零成本對沖。

舉個例子:

假設你持有一批原油現貨,目前價格是每桶70美元。你擔心價格可能下跌,於是購買了一份行使價為65美元的賣權,同時賣出一份行使價75美元的買權。

如果原油價格下跌到60美元,你可以行使看跌選擇權,以65美元的價格賣出原油,從而限制了損失;

如果原油價格上漲到80美元,由於你賣出了買權,買家會要求你以75美元的價格賣出原油,這意味著你無法享受超過75美元的收益。

所以,領子策略的本質是用一部分上行收益換取下檔保護,從而實現零成本避險。

  • 客製化場外選擇權

對於企業來說,標準化的選擇權合約可能無法完全滿足複雜的避險需求。

場外選擇權是由企業和金融機構協商設計的非標準選擇權合約,可根據企業的特定風險敞口量身定制。

risk-of-stock-decline

(來源:Freepik)

對沖效果評估:如何知道自己對沖得夠不夠好?

對沖比率評估

避險比率是衡量避險部位與現貨部位比例的關鍵指標,理論上應追求1:1的完美避險。

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市場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實現完全精確的避險比率頗具挑戰。

以期貨合約對沖為例,若投資者持有100噸現貨,而期貨合約對應的標的數量僅為95噸,此時對沖比率為0.95,與理想狀態存在偏差,這可能會對對沖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對沖有效性分析

對沖策略的核心目標是降低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那麼如何知道它是否達到了這個目的呢?

就可以透過比較對沖前後的價格波動來評估。

具體而言,可以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對沖前後投資組合報酬率的標準差。

标准差越小,表明价格波动越小,对冲效果越显著。

假設某投資組合在未對沖前收益率標準差為15%,實施避險策略後降至8%,充分說明避險策略有效降低了價格波動風險,提升了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成本效益考量

在評估對沖策略時,不能只看效果,還要考慮它的成本。

如果對沖所帶來的風險降低所節省的成本超過了對沖操作的費用,那麼可以認為對沖是有效的。

以某企業期貨避險操作為例,該企業支付的交易手續費和保證金佔用成本共10萬元,但透過避險成功避免了因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的50萬元成本增加。

顯然,對沖策略的效益遠大於成本,值得實施。

風險敞口評估

對沖後還有風險嗎?剩餘風險敞口怎麼算?

風險敞口是指未被對沖保護的風險部分。

以外匯對沖為例,企業需要仔細評估剩餘的匯率風險敞口,若敞口過大,仍可能面臨較大的匯率波動風險,此時需進一步調整對沖策略以降低風險。

基於市場趨勢的投機策略有哪些?

趨勢追蹤策略

趨勢追蹤策略是投機中最基礎的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很簡單:順勢而為。

在上升趨勢中買入,享受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

在下降趨勢中賣出,規避價格下跌的風險。

聽起來很容易,但問題來了:你怎麼知道市場正在形成趨勢?

這時候,技術分析工具就派上用場了!

你可以透過移動平均線(MA)來判斷趨勢的方向。

當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上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形成所謂的“黃金交叉”,預示價格可能會上漲。

再例如,相對強弱指數(RSI)可以幫你判斷市場是否「過熱」或「過冷」。如果RSI超過70,表示市場處於超買狀態,價格可能回檔。

strategy

(來源:Freepik)

基本面分析策略

如果說技術分析是看“表象”,那麼基本面分析就是挖掘“本質”。

透過深入研究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基本面因素,例如供需關係、宏觀經濟指標、政策變化等,你可以預測價格走勢,並做出更有依據的投資決策。

事件驅動策略

事件驅動策略是基於特定事件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進行投機的策略。

在大宗商品市場中,突發事件往往會引發價格的劇烈波動,而事件驅動策略正是利用這些事件投機的一種方法。

突發事件包括自然災害、政策發布、重大經濟數據公佈等。

舉個例子:

2023年,巴西遭遇了嚴重乾旱,導致咖啡和大豆等農作物產量大幅下降。咖啡作為全球重要的農產品,其供應減少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咖啡期貨價格迅速上漲。

如果你提前關注巴西的乾旱情況,並在價格上漲前買進咖啡期貨合約,就能在物價上漲過程中獲利。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