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dingKey - 在AI模型ChatGPT開發商OpenAI牽頭打造價值令人震驚的1.5萬億美元的“AI循環交易”之際,競爭對手Claude AI製造商Anthropic正憑藉“小而美”的AI策略成為唯一集齊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三大雲服務巨頭支持的AI獨角獸。
11月18日週二,微軟、輝達和AI初創公司Anthropic達成三方合作協議,成為AI科技公司之間達成循環交易的最新一環,即硬件生產商、雲服務商和AI模型開發商之間組成的資源和資本相互連接的“閉環”。
微軟承諾向Anthropic投資至多50億美元,輝達承諾向Anthropic投資至多100億美元。作為回報,Anthropic將購買價值300億美元的微軟Azure雲服務算力,並已與輝達簽訂購買1吉瓦的算力。
對於微軟而言,這是其擺脫對OpenAI依賴的關鍵一步。微軟累計向OpenAI投資超130億美元,而目前這些股份的價值預估攀升至1350億美元。但由於計算資源和獨家協議矛盾、利息分配分歧、戰略合作與競爭的轉變等因素,兩家企業關係的惡化逐漸明顯。
除了達成注資和購買雲算力合作外,此次合作還囊括了一個可能改變未來AI模型競賽格局的協議——微軟Azure AI Foundry客戶將能夠訪問Anthropic的AI模型Claude,這使得Claude成為全球唯一一款在三大雲服務提供商中均有部署的前沿大模型。
在本次合作前,美國科技巨頭們形成了較明顯的對AI模型支持的不同陣營。亞馬遜和谷歌是由七名前OpenAI員工於2021年創立的Anthropic核心支持者,而微軟和輝達則站在市場討論度更高的OpenAI。
微軟和輝達新增對Anthropic的支持是否意味著這個OpenAI最大競爭者在某些方面更加出色?雖然沒有明顯證據驗證這一點,但這兩家頂級AI模型開發公司的市場輿論確實有所背離。
要打造造福全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AGI)的OpenAI走的是“大而全”的發展路徑,其有更豐富的產品形態和更龐大的組織。為了支持其膨脹的算力需求,OpenAI拉上甲骨文、輝達、AMD、博通、谷歌和亞馬遜達成價值約1.5萬億美元的晶片和算力供應協議。
而這種野心勃勃的AI交易和OpenAI現實財務軌跡之間的差距,令人們產生了泡沫擔憂——這源於AI變現能否足夠支撐龐大的資本支出。
與OpenAI在晶片和資料中心樂此不疲燒錢不同,走“小而美”路線的Anthropic更加謹慎且穩扎穩打。Anthropic避開了需要更強大計算能力的圖像和視頻生成技術的開發,專注於編程能力優化和企業自動化部署——即用於可編程集成的任務執行、而非協作式人機交互。Anthropic目前擁有30萬企業用戶。
Anthropic介紹道,9月底更新發佈的Claude Sonnet 4.5是全世界最好的編碼模型,其在SWE-bench Verified測評中以77.2%的代理編碼得分超過GPT 5的72.8%、GPT-5-Codex的74.5%和谷歌Gemini的67.2%。
據Anthropic和OpenAI的報告,77%的Claude用戶的使用場景是商業應用,36%用於編程任務,而73%的ChatGPT模型使用場景與工作無關,更傾向於扮演個人助手的角色。
簡而言之,Anthropic具有明顯的“To B”(面向企業)特徵,而OpenAI更加“To C”(面向個人)。研究發現,企業對AI使用成本的敏感性低於普通消費者,它們更加註重模型部署容易度和經濟效率。
巴克萊銀行指出,90%的Anthropic收入來自API業務,OpenAI僅有26%,這種差異表明前者在企業級AI服務市場上構建了顯著的競爭優勢。
在去年實現5.12億美元收入後,2025年Anthropic的API收入有望年增662%至39.07億美元,而OpenAI的API業務可能僅同比增長80%至18億美元。
業界估計,OpenAI的虧損將繼續擴大,需要等到2029年或2030年才能實現盈利,而Anthropic有望在2027年或2028年就實現盈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