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亞馬遜公司憑藉雲業務趨勢改善及更樂觀的基調贏得了華爾街的青睞。但財報季的最大贏家,或許是一家還要幾周後才發佈財報的公司——英偉達。隨着亞馬遜、谷歌、Meta和微軟等公司的管理層在過去一週紛紛強調加大人工智能領域投入,英偉達已準備好從中受益。
西北互惠財富管理公司(Northwestern Mutual Wealth Management)的股票首席投資組合經理馬特·斯塔基(Matt Stucky)表示:"我得到的信息是,企業將繼續在計算能力上投入資金,而英偉達目前可能是市場上最好的供應商。" 瑞穗證券(Mizuho)交易部門分析師喬丹·克萊因(Jordan Klein)也持類似觀點,他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所有道路最終都指向"英偉達,以及博通和美光科技等規模較小的芯片公司。
Meta目前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在700億至720億美元之間,高於去年的390億美元,並預計明年資本支出的美元金額增長將更高。亞馬遜現在計劃支出1250億美元。谷歌今年的目標則是920億美元,高於此前850億美元的預測。
微軟雖不按傳統日曆年週期報告,但其口徑已轉變,預計本財年資本支出增速將超過去年58%的幅度,而此前預期是增速放緩。其他科技巨頭也計劃在明年增加支出。
鉅額支出加劇了華爾街關於人工智能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斯塔基承認,當前情況與互聯網時代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問題在於最終用戶能否有效將其貨幣化,而這裏的最終用戶主要是OpenAI。如果你審視OpenAI的單位經濟效益……這正是疑問所在,"他說,"看看2026年:OpenAI每收入1美元,就要支出2美元。" 不過斯塔基指出,最近甲骨文爲支持OpenAI相關產能而進行的債券發行認購火爆,暗示市場對OpenAI大幅改善貨幣化能力抱有信心。"但如果情況並非如此,所有相關支出可能都將不得不大幅放緩。"
隨着超大規模公司進一步增加支出,英偉達看似仍處於有利位置,但最新的財報改變了華爾街對其他科技巨頭的看法。
具體而言,亞馬遜正在獲得類似谷歌的待遇,投資者開始以更積極的眼光看待該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定位。隨着華爾街將谷歌母公司視爲人工智能贏家,其股價已從春季低點大幅飆升。如今,亞馬遜股價在上週五錄得近10%的漲幅,因其最新財報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更具說服力的進展。
斯塔基稱,亞馬遜第三季度雲業務增長超過20%,遠高於第二季度的17.5%,這一加速"證明了他們不僅依然舉足輕重,更是該領域的領導者。"
與對待Meta相比,投資者似乎更願意容忍亞馬遜和谷歌膨脹的人工智能預算,部分原因是業務性質不同以及公司貨幣化人工智能的方式不同。
斯塔基表示,對於超大規模公司而言,"高昂支出的風險較小,因爲他們能迅速以計算服務的形式將這筆支出貨幣化。" 而Meta則正試圖通過增強廣告和平臺其他功能來貨幣化人工智能,以實現其CEO馬克·扎克伯格所說的"超級智能"。
斯塔基談到投資回報時指出,扎克伯格"承諾投資回報將會實現,而且迄今爲止確實實現了——但他們走得越遠,投資回報可能無法兌現的風險就越大。"
瑞穗的克萊因補充道,與此同時,明年"你將面臨同比的利潤率和每股收益承壓",並且"必須相信重大的(重新加速)和回報更多地會在2027年到來。" 他仍然看好該股的風險回報平衡,但也承認"許多投資者會將目光轉向其他可能具有更好催化因素和短期盈利上行潛力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