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依然緊閉“錢包”。
儘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截至2025年前九個月的現金儲備激增至創紀錄的 3820億美元,但公司並未回購任何自家股票。這種剋制體現了巴菲特一貫的投資紀律:他只在認爲伯克希爾股價被低估時纔會回購。
巴菲特在 2018 年的股東年度信 中闡明瞭他的回購理念——他只有在認爲伯克希爾的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並且回購後公司仍保持充足現金緩衝時,纔會執行回購計劃。
這位“奧馬哈先知”(Oracle of Omaha)曾強調,伯克希爾只有在股價存在實質性折價時,纔會利用閒置現金回購股票,而不是爲了支撐股價。
他當時寫道:
“我們的想法可以歸納爲:伯克希爾只有在 a)查理(芒格)和我相信股價低於其價值,且 b)回購後公司仍有充足現金時,纔會進行回購。”
“從長期來看,我們希望伯克希爾的股票數量下降。如果股價與價值之間的折價(按我們的估計)擴大,我們可能會更積極地買入股票。但我們不會在任何價位‘託市’。”
據瑞銀(UBS)分析師稱,巴菲特通常只會在伯克希爾的股價較其評估價值至少打85折時出手買入。
2018年伯克希爾重新啓動回購時,瑞銀估計其股價約被低估13%。當時,伯克希爾旗下擁有 Geico保險公司、BNSF鐵路公司 和 冰雪皇后(Dairy Queen) 等資產。隨着折價擴大至約 20%,伯克希爾纔開始更積極地執行回購。
但如今,即使伯克希爾股價自5月初高點(就在巴菲特宣佈將於年底卸任CEO、結束他傳奇的60年掌控生涯之前)下跌了 12%,公司仍未進行任何回購。
2025年迄今,伯克希爾A類股僅上漲 5%,而標普500指數上漲 16.3%。

僅過去六個月,伯克希爾的表現更爲落後——股價下跌近 11%,而標普500則上漲了近 23%。
年初時,伯克希爾股價一度連續創下歷史新高,當時投資者在關稅驅動的市場動盪中尋求避風港,被這家龐大控股集團的規模和穩健性所吸引。但隨着市場情緒轉向冒險偏好,伯克希爾股價迅速回落,而巴菲特退休消息的傳出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儘管股價近期下跌,伯克希爾的股價仍大致與其內在價值持平,因此缺乏回購動力,瑞銀指出。
這家華爾街投行此前就準確預測了伯克希爾第三季度不會有回購行爲,並表示預計直到2026年都不會出現回購。
即便以賬面價值(book value)——另一種常見估值指標——來衡量,伯克希爾股票看起來也不算便宜。
目前其股價約爲賬面價值的 1.6倍,而在2018年巴菲特放寬回購政策並更積極參與市場時,股價僅爲賬面價值的 1.3倍,瑞銀指出。
伯克希爾的現金仍在不斷累積,爲巴菲特或其接班人 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 留下充足的“幹火藥”(dry powder),以便未來在股價重回吸引區間時進行收購或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