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2025年8月18日,必和必拓(BHP)公佈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財年全年業績,儘管公司營收同比下降8%至513億美元,且反映核心業務表現的基礎歸屬利潤(Underlying attributable profit)股價大幅下滑26%。這看似矛盾的市場反應,背後是投資人對必和必拓在營運、資本配置和長期策略轉型方面的認可,以下是對本次財報的深入解讀:
· 收入:2025財年公司營收為513億美元,較2024財年的557億美元下降了8% 。
· 獲利:反映公司核心營運獲利能力的基礎歸屬利潤(Underlying attributable profit)從上一財年的137億美元驟降26%,至102億美元,主要驅動因素是關鍵大宗商品(尤其是鐵礦石和煤炭)價格的疲軟。
作為必和必拓規模最大、也是其獲利的基石業務,必和必拓2025財年透過以「以量補價」來應對市場挑戰。儘管全球鐵礦石供過於求,價格年減19%,公司透過卓越營運實現創紀錄產量成長,西澳鐵礦(WAIO)維持全球最低開採成本。然而,價格下跌導致鐵礦石業務基礎EBITDA下降24%至144億美元。總裁麥克亨利表示,中國基礎建設、鋼鐵出口及新能源相關生產為出口提供韌性。相較之下,淡水河谷銷售量下降3.1%,力拓出貨量持平,必和必拓憑藉營運效率與成本優勢,擴大市場份額,鞏固全球最低成本生產商地位。
必和必拓2025財年銅業務表現亮眼,產量成長8%創歷史紀錄,受美國可能實施銅礦關稅影響,LME銅價上漲7%,推動銅業務基礎EBITDA大增44%至123億美元,佔集團總EBITDA的45%。這不僅是短期市場利好,更是長期策略轉型成果。公司預計未來十年全球銅需求將新增1,000萬噸,透過與倫丁礦業成立Vicuña合資公司開發大型銅礦及收購Resolution銅礦專案45%權益,鎖定成長潛力。銅業務從重要獲利來源升級為應對能源轉型和電氣化的核心成長引擎。
必和必拓2025財政年度煤炭業務EBITDA暴跌75%至6億美元,因煤價下跌及資產剝離。公司採取「逐步關停」策略,出售Daunia和Blackwater礦山,保留Mt Arthur煤礦至2030年關停,投資7億美元支持員工轉型和場地修復。此舉實踐“公正轉型”,優於轉賣高碳資產,並獲Fidelity等投資者支持,彰顯ESG領導力,吸引長線投資。
必和必拓鉀肥業務2025財年表現強勁,受印度及東南亞需求推動,基礎EBITDA成長45%至16億美元。 Jansen鉀肥計畫作為未來核心成長點,預計完全投產後供應全球10%鉀肥,但面臨挑戰:第一階段成本從57億美元增至70-74億美元,投產時間從2026年底推遲至2027年中,反映全球通膨、供應鏈壓力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對大型礦業項目的限制。
必和必拓2025財年歸屬獲利成長14%至90億美元,但基礎歸屬獲利下滑,反映主營業務真實獲利受週期性下行影響。利潤背離源自於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如Samarco事故費用)的基礎利潤調整。公司基礎EBITDA下降10%至260億美元,但利潤率穩定在53%。淨營運現金流降10%至187億美元,自由現金流銳減55%至53億美元,淨負債增加至129億美元,反映營收減少與資本支出增加的壓力。股利削減至每股1.10美元(去年1.46美元),反映策略性財務調整。
整體來看,必和必拓2025財年財報凸顯其在大宗商品市場的競爭優勢。鐵礦石業務憑藉成本優勢和創紀錄產量,優於淡水河谷和力拓,鞏固市場地位。銅業務因能源轉型需求成長,策略投資使其佔據領先地位,多元化資產組合增強抗風險能力。
總裁麥克亨利認為,短期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影響價格,長期海運鐵礦石貿易將因新興市場需求而多元化。本公司透過銅、鉀肥投資及全球資產佈局,增強業務韌性。公司預計2026財年西澳鐵礦石產量穩定在2.8億-3億噸,資本支出增至110億美元(2025年98億美元),印證了必和必拓「投資成長」的策略優先級高於短期回報。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銅和鉀肥等未來資產的開發,以確保公司能夠在全球能源轉型和人口成長帶來的長期需求中佔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