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8 月 14 日晚,$唯品會(VIPS.US) 發榜了 2025 年的 2 季度財報,在上季業績低谷的映襯下,本季表現有所回暖,主要亮點是本季 GMV 增速回正,指引下季度營收增速也會回正。主要缺點是股權激勵明顯增長,導致本季 GAAP 經營利潤率下滑且利潤額不及預期,具體來看:
1、整體業績上,本季度唯品會總營收同比負增長 4%,仍處在指引區間偏低區域(-5%~0%),有初步改善跡象(跌幅環比縮窄了 1pct),不過與賣方預期完全一致,不好也不壞。
2、但核心經營指標—GMV 本季止跌回升,同比正增長了 1.6%,總算呈現出回暖趨勢。結合統計局數據,穿類商品線上銷售累計增速從 3 月底的-0.1% 回升到 6 月底的 +1.4%,整體服飾消費回暖的行業性利好應當貢獻不小。
雖然實際 GMV 增速看似比預期的 1.8% 還稍低,但從底層驅動因素上,本季的 GMV 增長的含金量還是較高的。活躍用戶數跌幅從上季的 4% 收窄到本季的 1.8%,訂單量跌幅也從環比從 6% 收窄到 2.4%。兩個更重要的 “量” 指標的修復情況比預期要好。
拖累 GMV 看似比預期稍低,主要是客單價增幅的縮窄(由 7% 到 4%,應當更多是產品結構的影響)。
3、對應着本季已展現出的經營指標的修復跡象,公司指引下季度的營收增長區間爲 0%~5%,意味着持續 5 個季度收入同比萎縮的階段終於告一段落,開始重回增長。隱含的預期是 GMV、用戶和訂單量等指標會繼續修復。
4、毛利上,本季的毛利率繼續同比收窄、但幅度下降到僅 0.1pct,好於市場預期。由此可推測,公司應當並沒有明顯增加價格補貼或折扣。不過畢竟毛利率還是略微走低的,毛利潤額同比下滑了 5%。
5、費用端,唯品會本季總經營支出爲 45.6 億,同比增長了 6%,比預期多支出了接近 5 億。費用逆勢擴張讓人意外。
但具體來看,最主要的營銷支出同比收窄 3%,比預期支出還略低。其他研發、履約費用也都是同比下滑,並沒有擴張。
問題只出在管理費用同比不降反增了 4 億,但據公司解釋,絕大部分是因杉杉奧萊項目增加的股權激勵支出。
5、由於因股權激勵費用的問題,GAAP 下費用支超預期的擴張,導致本季經營利潤爲 17 億,同比大跌 24%,不及預期的 20.7 億。可以說是本季業績的最大缺陷。但考慮到此次股權激勵應當只是一次性影響,倒也不必苛責。
海豚投研觀點:
如前文所述,本季度唯品會的業績表現,屬於上次很差的業績打低了基數和預期後,不會更差只能更好的觸底反彈。
最重要的用戶和定單量跌幅縮窄,帶動 GMV 增長轉正。且下季度指引收入增長轉正,預示經營指標會繼續修復。這些都指向唯品會的業績週期已爬出了最低谷,在向上修復。這即本次業績傳遞出的最大利好信號。
其他方面,在增長低迷期,唯品會也堅守住了剋制的補貼和費用投入態度,沒有試圖以激進的補貼奪回用戶和增長。保住毛利率沒有明顯下滑,剔除股權激勵後的費用也仍在收縮,利潤達標預期,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反過來說,利潤端也並沒超預期做的更好之處)。
對唯品會的判斷上,作爲一個 “小而美” 的電商平臺,其優勢之一就是不會去涉及頭部平臺們一輪又一輪的 “生死之戰”。相比於京東、阿里等巨頭因外賣大戰幾乎打光當季利潤,導致近期股價明顯承壓,唯品會至少不會出現類似的 “幺蛾子”。
當然硬幣的另一面就是,唯品會也無法提供廣大的故事和想象空間,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宏觀消費尤其是服飾&美妝品類的表現。因此對公司後續業績能向上修復到多高,也無需抱有太樂觀的看法,以行業大盤情況爲主要參考。
說到底,唯品會的投資邏輯一直是低估價值股。本季度,唯品會又 “天量” 回購了價值近$3.5 億的股份,單季就回購了公司總市值的約 4%,且還剩餘約$6.5 的回購額度。其直接股東回報一直是中概公司內最持續、可靠的一類。
從近兩個季度的趨勢看,2025 財年公司的淨利潤應當只會較去年非常有限地下降,預期爲 74 億左右。那麼公司當前市值對應今年淨利潤約 8.6x。可見本次業績後,公司股價和估值都也修復到了前期高點左右,體現出了唯品會在對手深陷 “外賣大戰” 時的相對優勢。
海豚認爲對唯品會,可以以 8x PE 爲中樞,6x 爲安全線,10x 爲樂觀情形,在區間內尋找機會。
以下爲財報核心圖標:
一、經營指標
二、收入和毛利
三、費用和利潤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