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行情從去年9月24日開啟後,在經歷短暫的快牛之後進入到震盪階段,第二輪上漲則是從6月底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那麼這輪行情能夠持續多久呢?這是大家心中共同的疑問。我先拋出結論,我認為這輪慢牛長牛行情將持續較長時間,而不是一個短期的行情。慢牛長牛行情更有利於投資人投資,尋找機會,而快牛瘋牛行情則會讓很多人折戟沉沙,甚至出現較大的虧損。
這輪行情的起勢是多面向因素共同推動的。首先在政策面,政策利好不斷湧現,特別是資本市場定位不斷提升。發展資本市場是實現金融強國的必經之路,而一個繁榮的資本市場能夠拉動消費,帶動經濟回升。因此我將這輪慢牛長牛行情可以比喻為拉動經濟成長的第四駕馬車。今年推出的一系列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是點燃這輪多頭熱情的關鍵點,直接推動行情走出多頭市場走勢,例如春節前五部門聯合發文,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大型國有保險公司需將新增保費的30%投入股票市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至少幾千元增長10%,每年至少幾千元增加。
從資金面來看,這輪流入市場的資金是多元化的,我總結至少有六路資金持續流入市場,推動行情不斷深化。第一條資金是以險資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加倉權益資產,這在前段時間推動了銀行股創新高,帶動大盤突破,確立了向上的行情;第二路資金是居民存款搬家,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轉移,帶來源源不絕的增量資金,這也是我在去年年底發布的「2025年十大預言」中的第三條,過去五年居民儲蓄增加了60萬億,累計達到160萬億,而今年存款利率不斷下降,六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近期多家銀行也下調了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這逼迫部分存款尋找機會,而資本市場走強剛好成為居民儲蓄轉移的重要方向,未來幾年居民存款向資本市場大轉移或將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第三路資金來自債市,當前股債蹺蹺板已經明顯偏向股市,近期債券市場大跌,標誌著持續三年的債券牛市或已終結,一些機構減倉債券,加倉權益;第四路資金來自樓市,當前房地產市場成交低迷,房價上漲的預期已發生根本性改變,一些樓市資金轉向股市尋找機會;第五路資金是從傳統行業,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流出的資金,需要透過資本市場實現轉型,實業跨行業轉型鮮有成功案例,而透過資本市場配置龍頭企業或優質基金間接持有法股是一條捷路了多項突破,包括春節前受到廣泛關注的DeepSeek,打破了外界對我國人工智慧落後的擔憂,近期我國在晶片半導體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硬體和軟體的協同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外資信心,今年「九三」大閱兵中亮相的多款新式裝備,極大提升了我國國際地位,也提升了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看法,今年上半年外資流入內地市場約100億美元,下半年預計流入量將持續放大。這六路資金的流入為行情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期雖然市場在快速上升後進入調整期,板塊輪動較快,但賺錢效應依然不減。前期炒作創新藥、算力演算法,近期則有固態電池、機器人等板塊接力上漲。賺錢效應不減,必然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兩市日成交額也持續維持在2兆以上,有時甚至突破3兆,顯示投資人熱情高漲,場內交易活躍。今年下半年新基金發行升溫,許多權益類基金首發規模突破10億,許多投資人透過基金入市,公募基金發行回升是市場走強的基礎。當然,與歷史牛市中後期新基金一天動輒百億的發行規模相比,現在新發規模仍相對溫和,大多在1~2億的水平,因此市場可能仍處於牛市前期,後市或還有較大上升空間。此時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保持耐心。
雖然我們無法精確判斷這輪行情最終會漲到多高,但要牢記華爾街的一句名言:「模糊的正確大於精確的錯誤。」只要抓住這輪行情向上的機會,積極佈局優質行業、公司和基金,實現財富增長,這才是關鍵。科技牛行情將貫穿整個慢牛長牛行情,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板塊必然獲得最多政策支持。 「十五五」規劃正在製定,機器人、晶片、半導體、智慧駕駛、低空經濟、深海經濟、創新藥等產業有望成為其重點內容,代表未來經濟轉型的方向。投資就是看未來,只有發展空間大的產業才能帶來可觀回報,而傳統產業很多產能過剩,未來前景相對偏弱,因此投資傳統產業的空間可能偏小。正如古詩所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們不應盯著沉舟和病樹,而要看到千帆過、萬木春。
這輪科技牛能夠持續,正因為科技創新代表了經濟轉型的方向,也是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我國未來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們正處於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其特點是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近期國務院推出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是綱領性文件,提振了人工智慧應用產業的表現。未來許多產業將透過「AI+」賦能煥發新活力,帶來新的投資機會。正如當年的“互聯網+”,如今的“AI+”也將帶來巨大的投資價值,甚至可能讓一些傳統行業煥發生機。今年機器人板塊已有多次表現,在近期市場調整中,人形機器人逆勢上漲,反映了投資人對該方向的看好。我國在人形機器人作業系統方面還有一定差距,需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但在應用上優勢明顯。未來在工業、商場、飯店甚至家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都會有大量需求。因此,大家要對這一行業保持信心和耐心,從長期角度抓住持續創新所帶來的投資機會,這也是這輪多頭市場的主旋律。
(作者為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