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宏觀經濟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復甦,宏觀經濟政策不斷加碼來穩住經濟成長。特別是在提振消費方面,推出了提振消費的專項行動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這些都是為了穩住消費,從而穩住經濟增速。上半年我國經濟出現了一定的復甦,上半年GDP也達成了年比5.3%的成長,超過了年初預定的5%左右的目標。在CPI方面,上半年成長率為-0.1%,離2%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也說明在下半年穩定成長的政策還要不斷加碼。
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面臨關稅戰的衝擊,中美談判仍在進行中,關稅戰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擾動,同時對全球資本市場也造成了一定衝擊。但這場關稅戰對我們經濟的影響沒有那麼大,我們也有必勝的信心去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我們要從容應對,盡量減少對出口的影響。過去幾年我們也逐步在調整出口結構以及出口國家的佔比,我國對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減少對美國出口的佔比能夠減少關稅戰的衝擊。另一方面,我們提高出口產品的結構,一些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出口逐步取代了低附加價值產品的出口。上半年我國出口成長率仍達到了7%,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長實屬不易。
今年的主要看點,我認為還是資本市場。我一直認為,一個多頭市場是拉動消費最好的手段,也是提振投資人信心最直接的方式。資本市場走強將極大提升投資人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同時也是實現物價溫和上漲的重要面向。近期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向上突破的趨勢,兩市成交量創了今年新高,週一單日超過3萬億,這是史上第二高的日成交量。這說明,隨著市場利多因素不斷增多,投資人對後市的信心不斷增強。
如果看當前市場上漲的原因,我認為是五路資金流入市場帶來的行情。第一條路是機構資金加倉,這段時間包括險資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紛紛加倉權益資產,直接帶動了銀行股等大盤股的上漲,實現了指數向上突破;第二路是從債市出來的資金流入股市,股債平衡的蹺蹺板已經偏向股票市場,最近股市大漲而債市出現大跌;第三路是居民儲蓄搬家流入的資金,過去五年居民存款增加60萬億,而銀行存款利息不斷下跌,六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經跌破1%,近期部分銀行又下調了三年期存款利率至2%,居民存款需要找到好的資產來實現增值,而資本市場走強剛好為居民儲蓄大轉移帶來機會;第四路是從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退出的資本,這些資本需要實現轉型,尋求投資回報,也為股市帶來了更多增量資金;第五路是外資,今年外資加速流入中國資產,上半年外資流入101億美元,下半年隨著經濟復甦以及行情走強,外資流入可能會進一步加速。這五路資金共同推動當前資本市場走出向上突破的行情,多頭趨勢逐漸確立。
與十年前相比,今年的多頭市場可能是一輪持續2至3年的慢牛、長牛,而不是快牛、瘋牛。從領漲板塊來看,科技創新板塊是絕對的龍頭。從年初開始,我就認為今年開啟的就是科技牛行情。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以人形機器人、算力演算法、AI應用、智慧駕駛、創新藥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方向表現突出,這也是經濟轉型受益的方向。近年來我們大力發展新型生產力,成果極大提升了我國科技創新企業的獲利能力。因此,這輪多頭市場可視為政策推動、資金流入以及科技創新共同帶來的結果。
今年市場的表現呈現出「啞鈴型」的形態。一方面,大資金偏好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塊大幅上漲,特別是銀行股屢創新高,帶動指數突破;另一方面,科技創新股大幅上漲,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帶來了強勁的賺錢效應。而且現在上漲動能不減,許多傳統板塊還未表現,仍處於低點。後續隨著行情進一步走強,可能會有資金擴散到更多板塊,帶動滯漲板塊反彈。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逐步走下坡路的產業可能不會有太大機會,例如房地產整體低迷,房地產產業鍊及其產業本身都難有大的表現機會。今年對產能過剩產業實施去產能、進行反內卷,也是為了改善產業產能過剩情況,減少價格戰,推動產業回升。這可能帶來一定反彈機會,特別是新能源產業,如果去產能取得較好成效,就有可能迎來回升。
整體來看,這輪牛市行情可望持續2至3年,而不是快牛瘋牛。慢牛長牛的行情更有利於投資人獲得較好的投資報酬。從投資人情緒來看,隨著行情深化,投資人信心不斷增強。去年此時,市場處於2,600多點的底部區域,基金幾乎發不出來,許多新基金發行失敗。而近期發行的權益基金先發規模很多超過10億元。這從側面反映權益基金發行大大回暖,居民儲蓄透過買基金入市的趨勢已經形成,將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源源不絕的增量資金。與高點時新基金一天發行100億元相比,現在展現的還是偏向牛市初期的特徵。目前基金發行沒有那麼火爆,但比去年同期明顯回暖,這也顯示當前市場可能仍處於牛市初期,是配置好股票、好基金的較好時間點。大家可以堅定信心,透過版面優質股或基金,把握這輪多頭市場的機會,真正實現財富成長。
(作者為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