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倫敦/迪拜7月2日 - 銀行家告訴路透,今年上半年新興市場發債形勢喜人,完全不理會關稅風暴、導彈襲擊和油價波動的影響,今年有望再創紀錄--而且有跡象表明,去美元化的萌芽也已顯露。
現金充裕的投資者渴望獲利,熱衷於投資多元化,即便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全面徵收關稅的"解放日",或是以色列襲擊伊朗期間,他們都幾乎在買個不停。
油價保持低位,石油出口國只能繼續靠舉債支撐支出,因此創紀錄的新債供應或將持續下去。
"今年令人吃驚的是,在全球最艱難的時刻,市場...仍然保持活躍,即便說不上非常活躍,"法國巴黎銀行新興市場主權債全球主管兼中東歐、中東和非洲(CEEMEA)債務資本市場主管Alexis Taffin de Tilques說。"發行規模令人難以置信。"
摩根大通CEEMEA債務資本市場主管Stefan Weiler表示,今年上半年該地區發債規模超過1900億美元,去年創下的2850億美元全年歷史紀錄有望打破。
這再度凸顯出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資產的興趣。"投資者現金非常充裕...迫切希望在一級市場上配置資金,"Weiler預測,如果油價下跌,中東和北非的發債量可能還要增加。
銀行家們表示,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地區發債量占CEEMEA總規模的比重略高於40%,因利率下降給了企業和政府發債良機,而且美國公債收益率料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
"今年上半年中東地區的債券發行規模絕對創下歷史新高",匯豐CEEMEA債務資本市場主管Khaled Darwish說。據他計算,今年到目前為止,中東發行人通過發行普通債券和伊斯蘭債券籌集了1060億美元。
地緣政治動盪甚至促進了對某些債券的需求。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那些曾經對國防企業持謹慎態度的投資者現在對北約國家增加軍費開支開始熱衷回應了。由於投資者需求旺盛,捷克國防工業公司 CSG 將兩筆2031年到期債券的發行規模提高了一倍多,分別達到 10 億歐元和 10 億美元。
Taffin de Tilques認為,相比于股權市場,固定收益投資能夠更好地抵禦地緣政治動盪的影響。Weiler表示,跨界投資者青睞于收益更高的新興市場債券。
花旗債務融資團隊表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興市場發債量同比增長20%,其中企業發債增長尤為迅速。
雖然許多是再融資,但擠進這波發債熱潮的新面孔也有不少,譬如沙特礦業巨頭 Maaden 發行了規模達12.5億美元的伊斯蘭債券,安哥拉的 Azul Energy 首次發債融資12億美元。
花旗銀行CEEMEA債務融資聯席主管Victor Mourad稱,新的發行人不斷出現,為投資者的組合多樣化提供了可能。
Darwish和Weiler說,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轉而用其他貨幣發債(主要是歐元),旨在分散美元投資。
沙特今年發行了歐元債券,阿聯酋的沙迦也是如此。Weiler說,發債方亦在探索以其它貨幣發債,從日圓到以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券"。烏拉圭首次發行了以瑞郎計價的主權債券。
Mourad表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30年期債券的發行正在減少;他說,今年上半年CEEMEA 僅發行了兩筆 30 年期債券。全球收益率曲線也因此變得更加陡峭,政府和企業發行長期債券的成本比以前更高了。
"發行人對短期利率的看法導致三年期發債交易激增,取代了長債供應,"Mourad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