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華盛頓/倫敦9月19日 -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的頭八個月,全球經濟秩序面臨的威脅接踵而至,從大規模關稅衝擊到對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控制權的爭奪,甚至興起一種美國國家資本主義。但全球股市和債市以及經濟活動卻有些無動于衷:全球經濟持續增長,股價飆升,通脹疑慮依然溫和。
儘管許多市場人士擔心,一旦出現合適的導火索,情況仍有可能失控,但這與特朗普上任之初最悲觀的預測仍相去甚遠,當時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飆升,市場暴跌,甚至有頭條新聞擔心全球貿易崩潰會導致聖誕節取消。
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最近寫道:“在政策和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全球經濟繼續展現出相當大的韌性”,並將其歸因于“有利的金融環境、強勁的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表、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產率提升前景以及能源價格下降等因素”。
或許最主要的因素是,初期最嚴重的擔憂之一--貿易戰導致關稅不斷上升和全球航運停止--並未成為現實。
美國已與歐洲和亞洲的出口國達成協議,不過協議內容還不甚明確。雖然形勢仍在變化,但美國貿易夥伴面臨高額關稅威脅所表現出的妥協姿態使得關稅稅率有所降低,而且由出口商、進口商和消費者共擔,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模式趨於可控。
與此同時,特朗普試圖罷免美聯儲主席並解雇一名理事,這可能是他最具破壞性的舉動之一,但迄今為止未成功,而金融市場似乎願意忽略白宮對貨幣政策影響力上升的風險,除非這種情況真正發生。
事實上,投資者可以用來約束美國政策的工具之一--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已從特朗普上任時的4.6%左右下降至4.1% 左右。雖然這可能反映出對經濟增長的疑慮,但如果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美聯儲獨立性或美國通脹的長期走勢失去信心,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美聯儲目前對實現通脹目標信心十足,本周已將指標利率下調了25個基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淡化了特朗普要求其辭職以及總統試圖解雇理事庫克(迄今未成功)的舉動對市場的影響。
至少目前,這種令人不安的平靜為全球其他經濟體提供了一些喘息空間。
儘管中國經濟整體放緩,但中國央行周四仍維持七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不變,市場觀察人士表示,出口強勁和股市上漲使得政策制定者得以暫緩推出新的刺激措施。
歐元區表現好於預期,歐洲央行上周將2025年GDP增長預測從去年的0.9%上調至1.2%,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稱“內需具有韌性”。
新興市場經濟體在美元疲軟的支撐下保持堅挺。分析師認為巴西、墨西哥和印度都有亮點,印度希望通過減稅提振內需,從而部分抵消美國關稅預期帶來的衝擊。
但人們依然認為,當前的良好形勢根基並不穩固,從日本到德國,出口商受到的衝擊已經初現端倪,儘管衝擊程度沒有人們曾經擔心的那麼嚴重。另有觀察人士發現,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真實健康狀況缺乏清醒認識,他們傾向於將疲軟跡象視為押注美聯儲降息的機會。
鮑威爾承認,美國經濟增長主要集中在AI驅動的投資和高端消費者的支出上;與此同時,住房市場疲軟,招聘需求減少,而特朗普對大學施壓、削減研究經費以及政府入股一些美國企業等措施可能會產生長期影響。
駿利亨德森投資多元資產投資組合經理Oliver Blackbourn)表示:“美國勞動力市場疲軟應該會讓所有人都對經濟衰退保持警惕“,但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滿情緒,歸根結底是因為相信美聯儲會托底,即認為如果經濟增長放緩,美聯儲就會迅速出手相救。
投資管理公司Ninety One的投資組合經理Alan Siow警告稱,市場水平可能未反映潛在的現實情況。“所有資產類別都在創新高。作為一名投資者,我感到不安。我想有這種感受的絕非我一人。”(完)
Policy uncertainty may be past its peak
Equities downplay Trump tarif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