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8月13日,全球綜合排名前十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OKX宣佈銷毀超6500萬枚OKB,使其供應量減少至2100萬枚,該消息刺激OKB價格當日飆升超200%,並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希望能夠捕捉到下一個銷毀策略帶來的機會。
本文將深入解析代幣銷毀的定義、運作方式、目的與影響,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加密經濟中的重要性。
類似於傳統金融中的股份回購,代幣銷毀(Token Burn)指的是加密貨幣被永久移除,不再進入市場流通。類似轉賬,移除是從某個地址轉移至「銷毀地址」或「黑洞地址」,只不過這類地址無人持有私鑰,沒有控制權,導致代幣「只進不出」。
代幣銷毀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征,使其與股票回購存在差別,具體如下:
代幣銷毀 | 股票回購 | |
可逆性 | 不可逆,代幣一旦銷毀即永久失效 | 可重新發行(需經董事會批准) |
透明度 | 銷毀交易可在區塊鏈上查詢,部分項目會公告 | 股票回購通常需在財報中披露,透明度較高,但不及區塊鏈。 |
執行成本 | 幾乎零成本(僅Gas費) | 需支付券商手續費(約0.1-0.3%) |
執行速度 | 即時完成(區塊確認時間) | 需數週至數月完成回購計劃 |
劃分標準 | 類型 | 說明 |
是否主動 | -主動銷毀-被動銷毀 | 主動銷毀一般是項目方,這也是本文重點討論的類型。被動銷毀主要發生在用戶身上,可能不小心或誤打誤撞把代幣轉移到黑洞地址,還有一種情況是遺忘自己地址的私鑰,導致無法控制其裡面的代幣。 |
自動化 | -人工銷毀-自動銷毀 | 人工銷毀是人為操作,而自動銷毀是透過智能合約設計,在特定條件下自動執行銷毀比如BabyDoge。 |
週期 | -一次性銷毀-定期銷毀 -不定期銷毀 | 一次性大量銷毀,比如TRX、XLM;定期銷毀則按照既定時間表(如每季、每年)執行代幣銷毀,比如BNB;不定期銷毀是銷毀時間沒有規律。 |
除了上述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銷毀種類,比如收入比例銷毀、交易手續費銷毀、質押獎勵銷毀、懲罰性銷毀、失敗交易銷毀、治理決策銷毀、通縮模型銷毀、跨鏈橋銷毀、代幣升級銷毀等等。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偽銷毀」的現象比如SafeMoon、BitConnect,這些項目方宣稱已銷毀代幣,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銷毀,主要表現為宣稱銷毀但未執行交易、將代幣轉入可控地址、銷毀後又重新鑄造代幣、供應量未減少等等,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鑒別。
判斷項目 | 說明 | 驗證方式或工具 |
是否轉入黑洞地址 | 真正銷毀通常將代幣轉入無私鑰地址(如 0x000...000 或 0xdead...) | 使用 Etherscan、BscScan 等區塊鏈瀏覽器查詢交易記錄 |
是否無法取回代幣 | 黑洞地址無私鑰,代幣一旦轉入即永久失效 | 查看該地址是否無任何轉出記錄 |
是否減少總供應量 | 銷毀後總供應量應下降或標記為不可流通 | 查詢 CoinMarketCap、CoinGecko、Token Terminal 等供應數據 |
是否公開交易哈希 | 項目方應提供可查詢的銷毀交易哈希 | 點擊交易哈希查看轉帳細節與目的地址 |
是否社群可驗證 | 社群能夠追蹤銷毀地址與交易,若有造假通常會被揭露 | 查看 Reddit、X、Discord 等社群討論 |
是否有第三方審計 | 正規項目會提供安全審計報告,驗證銷毀機制 | 查閱 CertiK、SlowMist 等審計機構報告 |
銷毀加密貨幣是一種常見的代幣經濟策略,目的不只是「減少供應」,更是為了塑造代幣價值、激勵持有者、強化項目信任。以下是主要原因與背後邏輯:
目的/動機 | 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
減少供應、提升稀缺性 | 銷毀代幣會降低流通量,創造通縮效應,理論上有助於價格上漲,吸引長期持有者 |
激勵持有者與社群參與 | 銷毀可作為回饋機制,讓持有者感受到代幣價值提升,增強社群黏性與忠誠度 |
反映項目收入或業績 | 有些項目將收入的一部分用於銷毀代幣,建立代幣與業務表現的連動性 |
控制通膨與供應上限 | 對於可再鑄造代幣,銷毀可作為供應調節工具,避免通膨失控,維持代幣經濟穩定性 |
宣示項目方誠意與承諾 | 銷毀創始人或團隊持有代幣,表達不干預市場、與社群利益一致,增強透明度與信任感 |
創造話題與市場炒作 | 銷毀行為本身容易成為新聞與社群熱點,吸引短期投機資金,提高流動性 |
項目名稱 | 銷毀機制 | 銷毀目標及進度 |
Ethereum (ETH) | 根據網絡使用量自動銷毀 | 每筆交易的 base fee 中一部分會被永久移除。 |
Ripple (XRP) | 依賴網路機制自動執行,銷毀量取決於交易手續費 | 自XRP Ledger 啟動以來,累計銷毀超過 10 億枚 XRP。 |
Binance (BNB) | 定期銷毀,每季根據交易量銷毀BNB | 目標銷毀總量為1億枚BNB(佔總供應50%)。截止發稿,已經完成第 32 次季度銷毀,總計銷毀 1,595萬枚BNB,本次銷毀後 BNB 總供應量剩餘約1.39億枚。 |
TRON (TRX) | 主要透過交易手續費、穩定幣轉帳費用與平台收入進行自動銷毀 | 截止8月7日,TRON累計銷毀超過400億枚TRX。 |
OKX (OKB) | 不定期銷毀 | 累計銷毀2.79 億枚OKB,目前 OKB總量已降至目標數量 2,100 萬枚。 |
Stellar (XLM) | 不定期銷毀 | Stellar基金會於2019年一次性銷毀550億枚XLM,約佔總供應量的50%,目前沒有新的銷毀計劃。 |
Shiba Inu (SHIB) | -DEX 或 NFT 交易手續費轉為SHIB銷毀 -BONE 價格超過$2,社群投票支持加速銷毀 | 截止2024年12月,累計銷毀超過 410兆枚SHIB |
代幣銷毀是加密項目管理供應、控制通脹、激勵社群與提升價值的制度化工具。如果代幣銷毀成為常態,加密市場將逐步邁向成熟與可預測性。然而,代幣銷毀也需透明、審慎與社群共識,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對於投資者而言,理解代幣銷毀背後的動機與策略,同時也是判斷項目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