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FUJAIRAH10月2日 - OPEC+逐漸解除減產協議、中國的原油庫存情況和地緣政治局勢是今年原油價格的主要驅動因素,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可能如此。
了解影響市場的因素是一回事。準確預測這些因素將如何發展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原油行業面臨的問題是,所有這三個因素本質上都是不可預測的,而且變化相當快,這使得預測當前市場比以往更像是一件徒勞無功的事情。
這三個因素對原油價格方向的影響也往往是相反的。
OPEC+的八個成員國今年解除了自願減產220萬桶/日的限制,10月還將再解除13.7萬桶/日,這在理論上對油價是利空的,因為遠不能確定全球需求的增長速度是否足以吸收這些額外的石油。
但由於OPEC+實際的出口增長與其允許的產量增幅不匹配,情況變得比較複雜。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估計,自4月OPEC開始放鬆產量限制以來,OPEC+的八個出口國已經提供了其額外目標產量的大約四分之三。
這意味著,還有約50萬桶/日預計將進入市場的石油尚未抵達,約占全球需求的0.5%。
OPEC+提高產量配額實際上對油價反而是利好因素,而不是利空。
即使OPEC+八國在本周末的會議上同意進一步增加產量配額,市場的反應也可能是平淡的,因為參與者都在等待究竟有多少額外的石油可供使用。
**中國的石油儲存**
中國今年的原油儲存量至少在短期內被視為一個看漲因素,因為它吸收了任何過剩的原油,並在最近幾個月里使指標布蘭特期貨價格LCOc1維持在每桶65美元至70美元的區間內。
中國沒有披露流入商業和戰略儲油庫的原油量,但可以通過從進口和國內產出總量中減去煉油廠加工的石油量來估算過剩量。
在此基礎上,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石油庫存可能至少增加了50萬桶/日。
但由於這一過程缺乏透明度,因此很難預測中國是否會繼續增加庫存,還是會減少庫存。
在某些方面,最好的預測因素是價格,因為中國確實有在低價時購買額外原油,但在價格上漲時動用庫存的記錄。
LSEG Oil Research估計,中國9月的原油進口量從8月的1,165萬桶/日降至1,083萬桶/日左右,為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9月進口量的下降是在6月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導致油價飆升之後發生的。以伊短暫爆發衝突的期間,也是9月份到港貨物的安排時間。
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也提醒了人們,地緣政治在今年發揮了更大的作用,而且仍然是一個不可預測的因素。
除了中東的緊張局勢,還有烏克蘭對俄羅斯煉油廠的襲擊,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
這些事件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例如,破壞俄羅斯的煉油廠可能會減少其精煉燃料的出口,但可能使原油出貨增加,兩者結合可能會導致煉油利潤上升。
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價格波動,但也可能導致市場參與者謹慎行事,不願意將油價過度推向上漲或下跌任一方向。他們等待硬數據,以確定哪個因素可能占上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