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港股回购创纪录,市场迎来复苏!下一波上涨行情正在孕育?

2024年7月29日 08:31

近年来,港股与A股市场在表现上相对疲软,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行股份回购的企业数量,以及所涉及的资金规模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

其中,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年初至7月28日,共有207家港股公司实施回购,较去年同期增加81家;合计回购金额达1560.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71.69亿港元增长了173.04%。其中,回购数量及回购金额均创同期历史最高纪录。

腾讯继续霸榜

从回购数量来看,东岳集团年内回购5.21亿股居首;还有5家公司年内回购数量超过2亿股,包括汇丰控股(00005.HK)、北京能源国际、友邦保险(01299.HK)、小米集团-W(01810.HK)、美团-W;此外腾讯控股(00700.HK)、中国软件国际、创维集团、周黑鸭等公司的回购数量也较多。

与回购数量相比,回购金额更能显示出企业维护股价的诚意。

Wind数据显示,从回购金额来看,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腾讯控股以613.64亿港元回购金额排在首位,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

据悉,近两年腾讯控股遭到了南非大股东Naspers的持续减持,股价也因此承压。为了对冲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影响,腾讯控股也在积极回购,仅在2023年就回购了494.33亿港元,是去年港股市场的“回购王”,远超排在第二、第三的友邦保险、汇丰控股。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4年腾讯控股还加大了回购力度,年内的回购金额已超去年全年,并且根据此前的公告,腾讯控股号称2024年度将投入不少于1000亿港元回购股份,这也表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腾讯控股还将继续“大剂量”回购。

此外,汇丰控股、美团-W位居二、三名,年内回购金额分别为240.82亿港元、233.26亿港元;友邦保险、东岳集团位居四、五名,回购金额分别为169.75亿港元、36.99亿港元;小米集团-W、恒生银行、快手-W、太古股份公司A、长实集团、药明生物、百胜中国的年内回购金额也都超过10亿港元;此外还有34家公司年内回购金额处于1亿港元-10亿港元区间;余下的161家公司年内回购金额则低于1亿港元。

从行业分布角度来看,科技、银行、地产、医药等行业龙头公司成为2024年港股回购主力军。

虽然今年港股市场的回购金额大幅增加,但回购金额主要是腾讯控股、汇丰控股等少数几家头部大企业贡献的,多数企业虽积极参与回购,但金额都比较低。

回购飙升背后:上涨行情正在蓄力

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港股市场共经历了五轮回购潮。历次回购潮一年后,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平均累计涨幅分别为19.0%和52.9%。在2019年港股回购潮的一年后,恒生科技指数的反弹幅度达到了创纪录的107.3%。

有业内人士称,港股公司通过回购尤其是注销式回购提振市场信心,回购本身也具有提升每股盈利、促进股价上涨的作用。随着港股龙头公司“回购潮”的持续,港股市场快速脱离底部震荡回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较今年1月低点出现上涨,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中表现较为亮眼。

中泰国际近期发布研报指出,中国基本面料保持温和修复,政策基调延续“以稳为主”,料出台强刺激政策的机会不大,“生产强、需求弱”的格局会维持一段时间,企业盈利修复或较波折。美国通胀及就业有序放缓,经济温和增长,预计美联储最早于今年9月降息,边际利好港股流动性。恒指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上市公司积极回购及加大分红有望提升估值修复空间,预计港股下半年有望呈现震荡式上涨的态势。

总的来看,虽然近两年港股整体表现疲软,但经过大幅下跌后,市场也出现了创历史纪录的回购规模以及积极分红的情况,好的迹象正逐渐积累。有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2023年以来的港股熊市已在今年1月结束,市场已进入震荡式的多头行情。

如果市场如预期般发展,港股投资者将逐渐迎来“春天”,而香港交易所(00388.HK)或许是最直接受益的港股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在出席活动时称,近年来,香港交易所做出了诸多改革。相信这些改革会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受惠于市场回暖和持续不断的改革,已经看到香港新股市场复苏的迹象。

陈翊庭还强调,今年以来,已经迎来了40家新股,就新股发行数量而言,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三。目前准备来香港上市的公司仍然络绎不绝,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有106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