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纽约/香港9月30日 - 对于全球交易商来说,第三季是近代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季度,也是最糟糕的一个季度。
根据Dealogic的数据,第三季全球并购交易额达到惊人的1.26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是史上交易额第二高的第三季。但数据显示,第三季仅签署 8,912笔交易,比去年同期下滑16%,是20年来交易量最差的一个季度。
对于交易商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后曾发出豪语声称2025年将是辉煌的一年。但是,特朗普在解放日发动的惩罚性关税以及对大型科技公司的持续反垄断打击,使得市场在第二季度大幅波动,促使许多公司在贸易谈判期间推迟了并购和首次公开发行(IPO)计划。
被压抑的公司需求加上股市屡创新高,在最近几个月释放出大量大规模交易和IPO,挽救了该行业原本奄奄一息的一年。数据显示,签约的交易减少,但平均交易规模已从去年同期的8,550万美元飙升至第三季的1.414亿美元。
Evercore美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Naveen Nataraj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随着今年的进展,人们越来越确信,关税情势将在人们能够驾驭的情形下落幕。”
4月时,几家大型且轰动的IPO案件拉开序幕,包括门票转售商 StubHubSTUB.N的8 亿美元 IPO和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KLAR.N的13.7亿美元 IPO,帮助重振本月早些时候IPO市场。今年迄今,全球仍有约987家公司通过 IPO募集约1,150亿美元,IPO家数与募集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4%和9%。
在欧洲,一些IPO又开始进行了。
摩根士丹利股票资本市场全球联席主管Martin Thorneycroft表示:"自去年9月以来,我们看到IPO相对低迷,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高质量的大市值公司上市,但现在我们开始看到了这一点。”
**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亚洲IPO和二次上市尤为热络,尤其是在香港交易所,中国企业紫金黄金国际 2259.HK 周二IPO融资32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IPO。Dealogic数据显示,由于共和党威胁要中国股票从美国退市,今年到目前为止,多家企业在香港总共融资230亿美元,是2024年同期融资额的三倍多。
高盛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资本市场主管James Wang表示:“投资者对中国风险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加上全球单纯做多基金从美国分散至其他市场,推动更多资金进入香港上市市场。”
摩根大通美洲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David Bauer指出,该行在感恩节前至少有六七家甚至更多的新股上市。不仅是创始人主导的 IPO,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也开始推出更多的 IPO。
Bauer称:"交易正在运行,投资者正在赚钱,待完成交易开始增多。”
**加密产业与人工智能热潮**
加密公司以及任何与这类公司有关的业者在9月协助推动IPO热潮,将特朗普政府放宽相关管制作为融资契机。稳定币发行商 Figure FIGR.O在9月10日的IPO中筹集7.875亿美元,这起IPO不但获得超额认购、且规模也有所扩大。
在并购和IPO市场上,几乎所有和人工智能(AI)扯上关系的公司都炙手可热,不管是软件业者、基础设施或芯片商都是如此。Nvidia(辉达/英伟达) NVDA.O斥资1,000亿美元入股OpenAI这样的轰轰烈烈的私人交易并没有纳入Dealogic的排行榜,但其他AI相关交易则是榜上有名,例如以色列 软件公司CyberArk Software在7月份以 245亿美元收购 Palo Alto Networks,后者运用AI提供网络及云端安全服务。
Mayer Brown专门从事并购业务的合伙人Camila Panama说:"几乎所有客户,不管是什么行业的客户,都在并购策略中将AI纳入考量。”(完)